运城市,隶属于山西省,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 。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 35'—35°49'之间,东西长201.87千米,南北宽127.47千米,总面积13968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
至2016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区,2个县级市:永济市、河津市,10个县:绛县、夏县、新绛县、稷山县、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垣曲县、平陆县。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
唐尧建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运城。
商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魏国都城在安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
北魏孝昌中置唐州,治所白马城(今临汾尧都区)。
唐为河东道,辖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区,治所河中府(今永济)。
北宋时期运城为陕西路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西安市)。
宋为河东路,辖山西大部、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区,至金朝未变。
元、明、清与临汾同为平阳府,治所平阳(今临汾尧都区)。
民国三年至十九年,运城、临汾及石楼、灵石、交口同属河东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置运城,辖安邑、襄陵、汾城、万泉、荣河、临晋、猗氏、曲沃、翼城、解县、虞乡等20县。
1949年,运城、临汾及石楼、交口成立晋南行政公署,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晋南区。1950年,原陕甘宁边区晋南区的运城、临汾晋南28县正式划归山西省,成立运城专区和临汾专区,运城辖1镇17县。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销,按原建制划分为运城、临汾两个地区。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地级运城市。
1949年设运城专区,专署驻运城镇。辖安邑、万泉(驻解店)、河津、稷山、新绛、闻喜、绛县、垣曲、夏县、平陆(驻圣人涧)、解县、芮城、虞乡、永济(驻赵伊镇)、临晋、猗氏、荣河等17县及运城镇。
1954年将万泉、荣河2县合并,改为万荣县(驻原万泉县解店);解县、虞乡2县合并,改为解虞县(驻原解县城);临晋、猗氏2县合并,改为临猗县(驻原猗氏县城)。后撤销运城专区,并入晋南专区。
1970年设运城地区,地区驻运城县。原属晋南专区的运城(驻运城镇)、新绛、绛县、稷山、万荣、永济(驻赵伊镇)、夏县、闻喜、平陆(驻圣人涧)、垣曲(驻刘张镇)、芮城、河津、临猗等13县划归运城地区。
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运城地区和县级运城市,设立地级运城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盐湖区。(2)运城市设立盐湖区,以原县级运城市的行政区域为盐湖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3)运城市辖原运城地区的闻喜县、新绛县、平陆县、垣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夏县、万荣县、临猗县和新设立的盐湖区。原运城地区的河津市和永济市由山西省直辖。10月,正式撤地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