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城明辰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地球上,有十分之一的人眼中的日常现象其实和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一样。
比如,他们看不到北极星,他们看到的台风(“旋风”)是顺时针转的,他们看到陡峭河岸往往位于河流的左侧......
因为,他们生活在南半球。与此相对的,北半球大陆的面积比南半球大得多,承载着世界上近90%的人口。
由于分属于南北两个半球,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却呈现出相反的规律,这背后最为我们熟知的原因就是地转偏向力(科氏力)。
被误解的地转偏向力
在地理课本中,科氏力又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提到科氏力,许多人往往将它和地球的自旋关联起来,但实际上,纯粹的“地转偏向力”并不存在,这两个力在英文中只有一个统一的名称“Coriolis force”。
物理学中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任何自身旋转物体,都有可能会产生科氏力。
科氏力来源于一位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贾斯帕德▪科里奥利(Gustave Gaspard de Coriolis),他在研究水轮旋转的能量转化时发现了它,科氏力之名也由此而来。起初,科氏力和大气以及地球的自转“八竿子打不着”,它们分别应用在各自的领域中。
科氏力最初是由科里奥利在水轮上发现的(图片来源:amatterofind)
和离心力类似,在严格的物理定义中,科氏力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作用力,它是为了与当地参考系保持一致而引入的一种效应(科氏效应)。
虽然“不存在”,但由于科氏力的概念易于理解,因此被广为流传、广泛应用。
在地球上,几乎所有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科氏力的作用(除了在赤道上的物体),当它沿着一条直线移动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它的轨迹逐渐发生了弯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动物体眼中的直线是以其脚下的地面为参考系的,而在旁人的眼中,由于地球的自转,这条直线其实一开始就是一条曲线。
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
伽利略在提出相对性原理时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设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匀速直线行驶的大船,将所有的窗户都关上。那么,船上的人是否能分辨出这艘船是静止的,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伽利略的轮船思想实验(图片来源:Physics Central)
结果显然不能。由于惯性的控制,船舱内所做的一切力学实验的结果和在静止的船舱里没有任何区别。
同样的,当我们身处在匀速行驶的飞机、火车以及电梯中,往往也会产生“它们是静止的”这样一种错觉。
但地球并不是一艘匀速行驶的船,它始终沿着地轴进行自转。在地球上所有物体的面前,至少摆着两套参考系,一套是以自身为原点的自身参考系,另一套则是以地心为原点,始终在自转的地球参考系。
当然,你还可以建立以太阳为圆心的太阳坐标系等其它无数个坐标系。
而科氏力作为一种惯性力,它并不是一种力,形象地说,它更像一座横跨两套参考系的桥梁。
对于在地球上静止不动的物体,它们会和上一时刻保持相同的运动状态,不论是在自身参考系还是在地球参考系,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科氏力只能“干瞪眼”,发挥不了作用。
在地球表面(非赤道)移动的物体同样也可以选择这两套参考系,但身处不同参考系,它的运动状态却有了差异。当它笔直向前运动时,它的轨迹在自身参考系中是一条直线,而将其轨迹投影在地球表面,则是一条曲线。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科氏力)把直线给掰弯了,这条曲线是由旋转的地球和自身的直线轨迹叠加而成的,这就是地球上科氏力的本来面目。
那南北半球的科氏力方向为什么是相反的?
因为地球是圆的。尽管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但当我们处于南北半球高空中向下俯瞰(高度要足够),就会发现,在两个半球看到地球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北极视角逆时针旋转,南极视角顺时针旋转。这也是南北半球科氏力方向相反的原因。
南北半球相反的科氏力(图片来源:pressbooks)
高纬度两极地区的旋转角速度最大,科氏力也大。尽管赤道上也存在旋转角速度,但它正好和地球的旋转方向完全一致,赤道似乎可以是顺时针旋转,又可以是逆时针旋转,这个争议地带就成为了科氏力的禁区(一条无限细的环线)。
洗手池里的小漩涡!
当然,不仅是风、洋流和飞机会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地球上几乎任何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甚至包括马桶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