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据统计,小说《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物,这些人物涵盖了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后宫嫔妃、平民百姓等各种角色,其中绝大部分人物的原型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如果各位了解三国这段历史那么就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基本上用的都是单名,如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复姓诸葛单名亮)、鲁肃、郭嘉、关羽、周瑜、典韦等等皆是如此。那么这种奇怪的现场是源于何处呢?
在史学界有一种主流的观点就是王莽是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
王莽,字巨君,他的亲姑姑就是大名鼎鼎的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政君的庇护和提携下,王莽在成帝、哀帝、平帝三朝始终位居高位直至权倾朝野。公元九年,王莽代汉,改国号为“新”,随即推行了一系列托古改制措施,其中“去二名”就是其中颇受争议的一项。
王莽此举的依据是《春秋公羊传·定公六年》中有关“二名非礼也”的记载,于是便下令禁二名,只能通行单名,他认为这样才符合古代礼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针对这个问题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二名是指一人前后异名,并不是指二字之名。可是汉代人以至三国时候的人并不考虑《公羊传》所说是否即为古礼,人们盲从于王莽,完全是因为公羊学的社会影响,造成其论断的权威性。顾炎武从学术角度出发探讨的问题,那时的人大概从未考虑过。
在班固的《汉书·王莽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从侧面反映了王莽此项措施的情况。
王莽有个皇长孙名叫王会宗,由于他爷爷制定法律要求所有人都要使用单名,所以王会宗改名为王宗。王宗这个人有点像他的爷爷,对皇权有着无比的贪恋,于是让画师给自己画了自画像,同时为自己准备了天子的衣冠,私刻了代表皇权的印章。此后,王宗与他的舅舅吕宽合谋造反,但事情很快就败露了,最后王宗只得畏罪自*。王宗死后,王莽感慨道“君主、父母不能有谋反之心,只要有谋反之心,不管实际行动有没有,都是可以诛*的”,于是命人按照法律恢复王宗的本名为王会宗。
上述事情能从侧面反映三个事实:其一,在王莽的新朝之前国人是可以同时使用单名和双名的。其二,王莽确实颁布了要求国人使用单名的法律。其三,对于犯了罪的人将他们的名字改为双名是对他们的惩罚,换句话说,使用双名的人会被认为是犯过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