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6日,地球自转速度创下了新的纪录,你可能没注意到,但这一天其实比24小时短了1.50毫秒。到了7月29日,地球刷新了自己刚刚创造的纪录,以0.09毫秒的优势打破了3天前的纪录。
有啥影响?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在觉得科学家们小题大做了。一天24个小时有86400秒,1秒等于1000毫秒,只差1.59毫秒跟没有变化不是一样的事吗?其实,问题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刚才解释了地球上一天的定义,大家就能理解,地球自转速度的加快,意味着地球上的某一点会比平时更早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1.59毫秒的变化,相当于赤道上32厘米的变化。别看这个数据不起眼,其影响却是非常重大的。
在地球上空,不论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还是我国的北斗导航(BDS),再或者是其他国家的类似系统,都需要极其精密的数据做实时校正。如果不根据地球的自转变化来进行校正,那就会逐渐失调,以至于无法使用——你说问题严不严重?
除此之外,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脑等设备,其系统内的时间都是根据网络时钟协议(NTP)服务器同步,这是以1970年1月1日00:00:00协调世界时(UTC)为基础定义的时间。随着地球自转速度的改变,这些电子设备里的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目前,全世界的计时人员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进行时间调整,通过负闰秒的方式减小时间的偏差。截至现在,协调世界时已经进行了27次闰秒的更新,或许我们即将迎来第28次。
地球自转为何会加速?科学家认为,导致地球自转加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以下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钱德勒摆动:指的是地球自转轴的微小偏差导致的自转速度变化,简单来说,这就和陀螺旋转的原理有点类似;
- 冰川融解:看起来和地球自转毫不相干,但远离地心的冰川融解后平铺在海面,更接近地心,力臂变小了,自转速度也就会变快,这个花样滑冰运动员手缩回来就会转得更快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