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六中午,微风吹拂,我们几个发小偶然来到了城市广场,发现有人在放风筝,有年长者,也有年轻人带着孩子一起放风筝,看到一对双胞胎男孩在父母带领下放风筝,买的风筝特好看,可就是放不上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么好的风筝怎么就放不上去呢?不时我们几个就地谈起了小时候自己制作简易风筝并放飞的往事。
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但记忆还是非常清晰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年,大约三月中旬,二年级第一学期刚开学没多久(那时候春节后是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叫春班),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了,开始有了放风筝人了,那个年代市面上根本没卖风筝的,只能是自己动手做简单的小风筝了。可我们从来没做过,怎么办?几个发小商量着决定一定要自己做,哪怕是最简单的,只要能做成简单的且放飞成功,以后就可以做比较复杂一点的,循序渐进,麻纸应该是最好的材料,可一般家里没有,这时候报纸就成了我们的首选。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我们同学四个同学小杨、小波、仲杰和我在路上商量回家做风筝。我家情况最好,这个时候大人下地干活还没回来,哥哥们也没放学,所以就让准备好东西都来我家。仲杰的伯父是大队干部,家里有报纸,让他去要几张旧报纸,小杨回家去拿几根竹门帘的竹糜子,我和小波先到了我家。我们二人生火用铁勺子自制一点浆糊,不一会他们两个陆续也来了。首先用竹糜子摆成一个“丰”字样子,大约就是方方40公分,把三个交叉点用线绳子绑扎紧,注意上边出头不能太多,以能绑扎牢靠为宜,下边略多出一点,以便手持。然后把报纸用浆糊粘贴在架子上,再给配上三条尾巴,尾巴的宽度大约为六七公分,长度约两米,中间略长一点,用比较粗而牢的线绳在上边和中间交叉点上绑好斗绳的两个头,大功告成,等浆糊略干一点就可以去放了。第二天下午放学后迫不及待地就拿着风筝出去了,跑到了麦地里,把线放长,然后一个人拉着跑几步风筝就飞起来了。我们几个特别兴奋,可好景不长,线突然断了,风筝自由地漂了一阵子,我们立马跑步往向着飘移的方向,但没用了挂到了地头的树上了。发现原因是棉线不够结实。我们很是失望地回家了,还好材料还有,又动手做了起来。这次让小杨回家去拿缝纫机的“钢丝线”。再到次日,也就是第三天才真正把风筝放上去了而且维持的时间长,直到收线回家。最近几天和这几个发小谈论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中还提到了放风筝的事,无不感慨现在的条件,广场入口处一小摊点把一个小风筝买二十元一个,风筝线一卷十五元。这个风筝比我们做的好看得多,放起来别有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