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小小筷子七寸长,动静结合蕴阴阳,天圆地方大道广,孕育华夏万古长。”样子平平无奇的筷子,能堂而皇之地走进我们千家万户,早已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筷子,是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外,又一个轰动世界的发明。筷子的由来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不过当时不叫“筷”而被称为“著”。直到明朝以后才改叫“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十分简单,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两根长形条棍就构成了筷子,比起西方的刀叉显得单薄又不引人注目,但是它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圆头尾方,象征着“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于世界的基本理解。而筷子立起来时就是寓意人要顶天立地,这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做人理念。
筷子虽然简单,但是中国人在筷子的材质和雕饰上做足了文章,堪称将聪明才智运用得淋漓尽致。先秦时已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有了金银筷,并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在这里筷子已超越了本身,成为财富、权力的展示手段。
筷子再精美,最终也万变不离其宗,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吃饭,而学习用筷子就显得尤为关键。使用筷子要用巧劲,力气大了筷子打不开,力气小了又夹不住菜,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这样才能夹到菜。如此简单的筷子却精妙地应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堪称大智慧。而在用筷子的同时,学会知分寸,懂得天高地厚,更是蕴含了人生道理。
筷子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洪流,不仅仅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也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情感和中华文化。一双筷子,万种美味,拿在手里,烙在心上,包含了一种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每一次不经意间的使用,都是对生命和食物的敬意。
筷子属于中国,是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是中国独特的筷子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代人去了解,继承和发扬。
壹点号童眼看世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