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之使用:
1960年代起低钠饮食并用利尿剂就成为肝性腹水患者之基本治疗方式,大约85%腹水可得以控制,因此利尿剂在治疗中占有重要角色,但因潜在性之危险副作用如肾功能恶化、钾钠电解质不平衡、肝性脑病变等,所以使用上须非常小心,要有客观的标准来监测疗效及调整用药,通常以体重、24小时钠排泄量及血液肾功能、电解质为监测指标;定期返诊检查是绝对必要的。
肝性腹水常用之利尿剂为Furosemide 及 Spironolactone,前者作用于亨利氏小管,此部位钠回收率为30%,通常服药30分钟左右开始发挥作用,1-2小时达最大效果,3-4小时完成作用,故作用非常迅速;Spironolactone作用部位在远程肾小管,此部位钠再回收率2%,作用较慢约2-4天才开始作用,单独使用Furosemide仅达50%之满意程度,但单独使用Spironolactone或两者合并使用可高达 90%之治疗效果,并减少单独使用之并发症发生;脱水程度若无下肢浮肿者每日脱水一般以0.5公斤为宜。
养成每日清晨测量体重并予记录的习惯,以便返诊时提供医师评估利尿剂效果及调整剂量之参考,注意磅体重之技巧,应穿着同份量衣服,在早餐前及如厕后测量之,正确的测量才有提供医师参考的价值。依医嘱正确服用利尿剂,病患及主要照顾者应了解利尿剂相关知识,了解正确服用之重要性,了解副作用发生之征兆,利尿剂药物之认识与辨识,避免放错药袋致造成剂量之错误,曾有一患者在家自行服药后,一时疏忽放错药袋,结果引起肝脑病变之发生,值得警惕。
腹腔放液:
有检查诊断及减轻腹水压迫两种功能,不少患者会要求医师一次就将腹水抽光,以为如此将可得以根治,事实上腹水之抽取有其潜在发生并发症之危险,如突然大量放液可能引起低血容积、低血钠、肝昏迷、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因此不可不慎;Dr Wright 等认为腹水之治疗应以利尿剂为主,腹腔放液为辅,因易增加感染的机会及经济之负担;1987年Quinters发现腹腔放液加上注射白蛋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提供大量腹水病患更大更直接的效益;1974年Dr.Leveen发表腹腔分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但有阻塞、菌血症及肝昏迷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已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