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作为冬季穿搭中的主要单品之一,圈粉无数消费者。
购买羽绒服时只认品牌和价格,稍微专业一点就看下水洗标?其实远远不够,很多人在买羽绒服上都存在很多认知上的误区。
今天就跟大家总结购买羽绒服的“5个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误区一:羽绒服越柔软越好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只有填充羽绒材质的羽绒服,摸起来才柔软并且没有毛梗,因此,便通过柔软程度来判断一件羽绒服的好坏。
实际上,用手指捏羽绒服来判断里面填充的是不是羽绒并没错,但也不能说明羽绒服越柔软就越好。
反而是这种一点梗也摸不到,手感还特别柔软的羽绒服更要谨慎购买,因为它里面可能填充的是下脚料、蓬松棉劣质材料,冒充羽绒来欺骗消费者。
误区二:羽绒服越贵越保暖用价格来判断一件产品的好坏,是很多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误区。
市面上价格几十块到上万元的羽绒服都有,而那些万元羽绒服的品牌溢价远远高于成本,大都挣的是消费者的智商税。
羽绒服的保暖性跟价格无关,主要由羽绒的充绒量、含绒量和蓬松度来决定。
当然,也不要去妄想一件99元的羽绒服和万元羽绒服有同样的保暖效果,就如今的羽绒服市场来看,价格在一千元左右的羽绒服就能满足保暖需求。
误区三:鹅绒比鸭绒暖和鹅绒因产量小,价格比鸭绒贵很多,但“鹅绒比鸭绒保暖”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