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衲图》局部
狗守夜,鸡司晨。
狗做为常见的家畜,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当中,这种充满灵性的动物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上万年之久,成为忠诚、勇敢的象征。
“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中,狗被驯养的历史最为悠久。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了大量狗的骨殖。
缚猴窃果图轴 局部 宋 易元吉
位于甘肃秦安,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可见先民们饲养猪、狗等家畜的痕迹,遗址出土的彩色陶壶上面,描绘有四个生动可爱的小狗形象,足可见狗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说文解字》对“狗”字的解释是:“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这里解释了狗和犬的区别。
《尔雅》对再大一点的犬解释称:“犬四尺为獒。”
狗之所以受到人类的喜爱,是因为无论主人贫富贵贱,这种忠诚的动物从不会背叛主人。
清 郎世宁《花底仙尨图》局部
狗的嗅觉异常灵敏,动作敏捷,可以帮助主人看门护院、协助狩猎、追踪逃犯、防御敌人,还可以传递书信,驾驶交通工具等。
狗的忠诚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自古关于义犬救主、义犬报恩等史料记载、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可谓屡见不鲜。
唐代《集异记》中有个故事:
官员柳超犯有罪过,被贬到一个叫江水的地方,随行有两个仆人和一条狗。
两个仆人在途中图谋不轨,打算谋害主人,卷走主人的财物,那条狗发现后,奋力咬死了两个恶奴,使主人柳超转危为安。
南宋 李迪《犬图》局部
《晋书》记载:
西晋大臣陆机羁寓京师,很久没有和家人联系了,陆机思念亲人,就吩咐自己饲养的一条叫黄耳的狗与家人联系。
黄耳聪明懂事,摇着尾巴表示愿意为主人效劳。陆机就写了一封家书,让黄耳一路南下,把信带回家。
不久,黄耳又辗转北上,带回了家中的消息。
是人就难免有对立面,比如贪官与清官,受盘剥的穷人与为富不仁的财主。
对于忠诚于自己的狗,人们会说“狗是忠臣”,而对忠于敌对者的狗,自然也就恨人及犬了。
于是就有了“狗腿子”、“狗东西”、“狗官”、“丧家犬”之类用于谩骂的俗语。
借狗喻人的词语比比皆是,“狗头军师”、“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等等。
实际上是在骂像狗一样甘心为奴的人,而并非骂忠诚的狗。
这个锅背的,狗宝心寒!
清代 《十犬图册》局部
古代有许多赞美狗的诗句,唐代诗人刘长卿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风雪夜里,听到柴门声声犬吠,令离家在外的游子倍感温馨亲切。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句“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
描写独行时,一条爱犬相随的情景,让孤独行走的人感到一丝慰藉。
宋朝李至有一首《呈修史钱侍郎桃花犬歌》:
宫中有犬桃花名,绛缯围颈悬金铃。
先皇为爱驯且异,指顾之间知上意……
这只桃花犬在皇帝宋太宗眼里,似乎比任何大臣都要忠诚可靠。
皇帝喜欢狗,老百姓对狗也青睐有加。
民间盛行以狗为孩子乳名的传统源远流长,诸如狗剩子、狗蛋儿等等。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乳名就叫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