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罗大经在其《鹤林玉露》中有一则小品文,名为《能言鹦鹉》,读来发人深思。
汉末祢衡曾有《鹦鹉赋》一篇,语采双关,以物自喻。祢正平是以正面形象来描写鹦鹉的,“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而罗氏此篇,却与其相反,仅取义在“能言”一项,由物及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的是鹦鹉学舌,言非己想,人云亦云,心口不一。这种能言鹦鹉,“教他说廉,直是会说廉;教他说义,直是会说义。及到做来,只是不廉不义。”于是引申演绎,认为若是类如鹦鹉一样的人越多,世道越是日愈衰降;反过来,越是世道日降,这种人就越来越吃香。“夫下以言语为学,上以言语为治,世道之所以日降也。”
思及当今之政风,岂不如此?无论是行政官场,还是国企集团,抑或事业单位,莫不空话大话、假话废话流行,拾牙嚼慧,突梯滑稽。这样鹦鹉式的为官当道者越多,而真正有头脑、讲真话、干实事的人必然遭到排斥打击。长此以往,世风日下,久之,国运难昌。
在文章的最后,罗氏发聩震聋:“或者见能言之鹦鹉,乃指为凤凰、鸑鷟,唯恐其不在灵囿间,不亦异乎?”意思是:如果这样的能言鹦鹉之人被帝王视为祥瑞,将其收罗到庙堂之中,给予极大权力,一时间朝堂上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那样国事还堪问吗?
联想到当下,真的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