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是不久厂子里很多工人都去济南投靠了他的新厂。
也就是说十六万买了一座空厂,藤井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第三次是在济南。这一次本来可以置藤井于死地,可陈寿亭还是放了他。
藤井联合济南的律师訾家开了染厂,目的就是要占据济南的市场。
他把价格压得很低,以至于陈寿亭停工了。
殊不知陈寿亭设下大局,正引他入瓮呢。
在藤井洋洋得意之时,他来到寿亭的厂子,和他谈“合作”。
寿亭说,“本来我等着你发货呢。你一发货,我便把你的货全卖到东北,这样的话你在东北的盈利就荡然无存,再加上这批货属于走私,你东北的专营制度就被破坏了,那么你就有罪了,回到你的国家,你还能活吗?”
藤井吓坏了。寿亭说:“这次我还放过你,这样就和青岛卖厂的事儿扯平了。”
藤井感激不尽,再也不惹陈寿亭了。
为什么要放过他民国时期,内忧外患。中日关系已经很紧张了。
但是陈寿亭为什么要放过他?
藤井如果只是单纯的商人,那么也许还不至于让人气愤,但他为日本政府卖命,已经做出了很多不利于中国人的事。
他们两个之间的博弈让我感到困惑,不过最近一阵子,想通了,他们就仿佛是中日关系的缩影。
陈寿亭三放藤井的故事其实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那就是“不败”的精神。
以当时的商业局面来看,陈寿亭和他的兄弟们并没有输,既然没有输,自然没有要置人于死地的必要。
不过放到民族环境里,多少有些悲壮。
我感觉到寿亭仍然对当时的国民政府怀有幻想,也就是他相信自己能对付得了藤井,那么政府也迟早会把日本赶出去。
只有这件事他想错了啊。
结语陈寿亭的经商之道和为人处世有太多学习的地方了。
他和藤井之间的较量一直是我津津乐道的。但唯有此时,我才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
我们中国人一生的处世哲学从来不是必胜,而是不败。
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