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主要出现在18世纪西欧工业化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大量关于人物或社会背景讽刺性版画。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漫画演变为以时尚与礼仪为主。它的起源和习性包含了雷同的文学、戏剧,还有通俗的宗教、传统的艺术。在古典的理论中,它描绘了颠倒性的宇宙世界,比如中世纪晚期以鬼魅的”死亡之舞“或是”虚荣篝火“为主题的版画,在可观性尘世里,被视为修辞那些虚伪文明、浮华的服饰和妆容。在欧洲传统的狂欢节的假面喜剧和木偶表演中,漫画的形式突出了人性的弱点,常在以巫婆的形象和精神错觉的行为上展开时尚和化妆,而这些都为今后的时尚灵感源泉打开了洞口。
时代轨迹中漫画里的时尚17世纪“哀鸣声”漫画
17世纪的漫画在“城镇的哀鸣”或“敬仰”版画中略微存在有时尚,它是用于描绘民族服装,描绘朝臣和贵妇的服装。那时的艺术家有法国的阿夫拉姆·博塞(Abraham Bosse)、波西米亚画家瓦茨拉夫·霍拉尔(Wenceslaus Hollar)、法国铜版画家雅克·卡洛(Jacques Callot)等,他们的作品跨越了评论与讽刺之间的界限。当突显的标题或寓意的诗被附加上时,蚀刻的图像呈现出新的用意;漫画通常采用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尽管严苛的审查制度限制了法国的漫画制作,但却能在邻国荷兰生产版画。其中题名为《The Powdered Poodle》的漫画中,路易十四的宫廷所流行的高根鞋、自以为是的姿态、金色的长假发的时尚借着图像与备注的诗歌受到了嘲弄。
18世纪清晰可辨的时尚人像漫画
凭借着艺术家达芬奇、以人物肖像和图案讽喻画闻名的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逼真艺术表现的“自画像之父”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他们的文艺复兴人相美学或“随想曲”的画风,加上卡拉齐兄弟与吉安·贝尔尼尼(Gian Bernini)巴洛克式的漫画风,这些诞生出清晰可辨的肖像漫画于18世纪时期在意大利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包括由意大利风俗画家彼得隆吉(Pietro Longhi)、现代派生活场景的画家彼得罗·隆吉(Pietro Longhi)、英国肖像画家雷诺兹﹝Sir Joshua Reynolds﹞及相貌学家托马斯·帕奇(Thomas Patch)精心刻画人物的服饰勾勒,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在公共场所广泛流传,而是作为贵族圈子参与游学旅行的娱乐而设计,将他们理解的理想与探索到的低级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注入到作品中。比如用极丑的面相设置他们的“保姆”,用精致的服装搭在她们病态的身型上,并渲染上良好的气氛。这样的作品描画出贵族们华丽的着装沉浸在花天酒地与其他恶习中,这些举止撕开了他们文明的面具。
另一边,画家托马斯·帕奇与雷诺兹借鉴于英国著名讽刺画家威廉·霍加斯 (William Hogarth)“现代道德主体性(类同-现代新儒学,简单的理解是重视人文精神与理性价值 )”的艺术理论,参考了他随后的蚀刻版画如1731年<妓女生涯The Harlot's Progress>、1733年<浪子生涯The Rake's Progress>、1743年<时髦婚姻Marriage à la Mode>,在戏剧性叙事的“影片”中,借助嘲讽细节的时髦着装和仪态,强调当时西方普遍性社会风气、美学及道德的问题。
妓女生涯The Harlot's Progress
浪子生涯The Rake's Progress
时髦婚姻Marriage à la Mode
接下来,随着西欧启蒙运动的出现,一些廉价的新复制品以期刊与印刷的形式开始展示给有文化涵养的读者。讽刺性版画的需求从18世纪60年代起在法国、德国、荷兰与英国明显增涨。英国自主性的出版社和关联性的公共场所(像咖啡厅、展览馆)都参与分享这类涉及到社会风气、文化事件,从而鼓动了成千上万部漫画的制作。
这时,漫画难免会采用时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目的。
一种是戏剧性地表明18世纪上半叶西方阶级层次分明制度、政治面貌、地理、种族、民族身份。比如说法国宫廷奢华的礼服里滑稽的姿态;英国民族主义的保守派与拟人化的约翰牛(John Bull,指代盛气凌人的英国“自由民”)穿着双粗俗的双排扣大衣与筒靴,与英国“自由派”前身的辉格派那丰富多彩的宫廷礼服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