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工地中的农民工“夫妻档”,很多都是混合在一起居住,在外人看来生活不仅不方便,还有悖于公序良俗,然而很多人却习以为常。难道自身不尴尬吗?为何不出去租房住呢?
作为打工群体中的一大群体,农民工的人数近3亿,多数人生活都不容易,背井离乡、抛家舍业。离开了父母和孩子,有些是孤身一人在外闯荡,有些是夫妻两人出门打拼,工作、吃饭、居住等都是一大堆问题。
而在这数亿的农民工中,有超过5000万的人从事建筑行业,在工地工作,生活相比来说更为艰苦,工作强度同样比跑外卖、打螺丝这些工作更为艰辛,但是为了生活,只能无奈选择。
而在这些人之中的居住问题却常被外人津津乐道,甚至是误解,比如农民工夫妻档,大多数都不在外租房住,而是选择住工地,甚至于几对夫妻在一个房间居住,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工地存在。
对于此,不少没有经历过的人很不理解,或者说感觉不可思议。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男女有别,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于传统更为看得紧,为何出门进城以后能放得这么开?难道不尴尬吗?为何又不出去租房子住呢?
每个群体、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无奈,其实夫妻档常有混合居住同样也是无奈之举,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摈弃了羞耻与尴尬,即便不方便也是只能如此,主要有4大原因。
第一、租房贵
农民工之所以不远千里,不辞劳苦的出门工作,主要就是为了来赚钱的,在村里虽好,但是没钱花。而且工地赚钱本就辛苦,因而是能省就省,不提其他因素,仅是每月的房屋开销就是一笔不小的钱。虽然在工棚里混住,但是至少能够省下这笔开支,再说大家都会隔出相对独立的空间,即便尴尬,想着每年数千乃至万元的房屋也是隐忍了下来。
第二、不方便工作
虽然这工地居住有些尴尬,但是一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工作状态,处于集体宿舍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在外居住对于工作也不方便,需要花费的时间更多,而且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多数工地都有配套的食堂小卖部,生活上还是很便利的,而且大多数的工地都是处于荒野、郊区,即便想要租房也不一定有,于是哪怕在一块不便也是能忍就忍着,然后慢慢的习以为常。
第三、工作不稳定
谁都想有一个稳定的住所,一个干净的家,但是对于大多数从事工地工作的几乎不可能,只能住在工棚的简易房中。这是由农民工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在工地干活的人常年都是全国各地跑,一个工地能干一两年的很少,很多都是干几个月就换工地干,如果这样一路租房子住,根本就不现实,只能跟着工程跑。
这不是在公司、工厂上班,可以常年干,即便不想干了也能就近换家公司,跟着包工头走,基本上就注定了不能停滞不前。
第四、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
谁都有自尊心的,农民工同样如此,然而这个社会对于农民工并不太友好,经常性的被歧视、看不起,去年甚至有一家小餐馆的老板娘不允许农民工进去吃饭,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所以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地工人也是很少外出,不希望被别人带有色眼镜看。
同时因为农民工本身收入不高,出去住不仅仅是增加房屋成本,还有吃喝用度等成本也是显著增加,这样一年下来的花费就是一笔巨款,这不符合农民勤俭节约的品德,也不符合出门赚钱的初衷,再加上工地上的农民工“夫妻档”年纪普遍在40岁以上,上有老、下有下,对于同住一个房间这样事情也就看得很淡了。
其实,现在这种情况也在不断转变之中,有些人性化的工地专门搭建了男女宿舍,还有单独的夫妻宿舍,这种混合住在一起的尴尬也在慢慢减少。虽然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是这个时间相信会越来越少,以后我们既要赚钱也要生活更要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