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学鹅妈妈童谣的小伙伴都有留意到一个问题,童谣里也太多拟声词了吧?
动物的叫声就算了,走路也有声音,连摔跤都声音……
翻开绘本,无论什么声音都能找到对应的拟声词:
打鼓bang bang bang,捏泥squish squish squish,踩落叶crunch cruch crunch,画画scribble scribble scribble舔冰棍slurp slurp slurp……
这些拟声词看上去毫无用处,但是英语国家在给孩子语言启蒙时,是会有意识地教他们模仿叫声的词。
可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什么还要教?
Why?
- 让孩子更早地有输出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留意过。
大多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在熟悉掌握英语里动物叫声后,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语言的第一爆发期:能够开始准确地学着说多音节单词。
除了因为毛茸茸的动物很讨孩子喜欢,还因为这些动物叫声很简单,都是孩子容易掌握的“辅音 元音”的组合,学起来普遍无压力。
想想在宝宝还小的时候,你跟他说“狗狗”他可能只会看向那只狗,但是当你跟他“汪汪”的时候宝宝很大几率还会跟着你学“汪汪”。
这是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
你问孩子猫和狗有什么区别?细心的孩子可能还会告诉你猫有胡子狗没有,但更多孩子还是会回答你说一个喵喵叫,一个汪汪叫。
孩子最开始说话就是从单音节词开始的,这些叫声恰好就是孩子开口的机会。降低他们输出的难度,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想说什么。
- 书本里内容活起来了
著名的科普绘本Peep inside里就充满了各种拟声词,粗略地数一下,这6本书里就饱含着15种不同的声音词:
cheep cheep cheep
(小鸟吱吱喳喳的声音)
quack quack quack
(鸭子发出的声音)
squawk squawk squawk
(鹦鹉发出的声音)
……
很多家长说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绘本,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最简单的,就是把书本里拟声词的声音模仿出来,这样就不会干巴巴地只读句子,同时也让书本内容变得更真实。难道不觉得每次读这些拟声词都感觉非常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