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山隅何笑
赤日炎炎莫逞强,荼靡架下卧藜床。
花阑好梦江湖远,云接青天岁月长。
万象红尘真太迫,一生文字欠成章。
山隅敢笑陶元亮,不擅逢迎擅酒场。
辞春入夏,南岭最近天气逐渐炎热,温度二十七八度,也很快上三十度了。荼靡花事,即是春暮。其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当它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开到荼醾花事了——荼蘼过后,春天便不再,苏轼云:“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花阑即春残,隐接上句的荼蘼。故此第二联有春暮岁月悠悠的情绪。江湖虽有好梦,只是青春不再,人如浮云,岁月沧桑而已。
万象,指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颈联又是从此引申而深入,转到写自身境况上。红尘万物,真是太过逼迫人了。一是有时光匆匆之意,二也有世间诸事不如意的牢*之感。上句是牢*,下句则聚焦到文字上,平生爱将牢*付诸于文字,可是又难以缀合成文章,想写而才气还不足。无奈之极,营造一种文人落魄形象。
为何这么多不如意呢?第四联以陶渊明的意象描写,来暗喻此中缘由。可能因为学陶渊明,有一点清高气骨。
七律 周末诗社讲课而返
暇日书斋讲课还,吟坛有继莫名安。
青春每许流年让,黄卷常教皓首看。
载酒玄文空覆酱,牵盐骏骨不宜冠。
时花入袖余香在,猛虎蔷薇嗅未阑。
每月一次,本地诗社讲课。此七律即为讲课后有感而发,诗词虽是小众文化,但越来越多人喜欢,也越来越多人尝试诗词创作。故此,略感宽怀与安心。
只是现实的诗社中,年轻人还是比较少,尤其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少年。多为年纪比较大的已然退休的诗友,故此有第二联的感慨。偶尔有稍微年轻的朋友来听课,都感到很开心。
第三联上下句都是用典故,主要表达是现代的诗词其实懂的人少,多为纯粹的业余娱乐爱好,也不能给生活有所帮助,只能算是精神粮食。故此感慨诗词再好又如何?或许只能盖咸菜罐子而已。写得再好,才华再好,也是犹如用骏马去拉盐车,当中驽马用。所以,爱好诗词是该提倡呢,还是该沉默呢。
覆酱,《汉书·扬雄传下》:“ 钜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牵盐骏骨,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羃之。”后以“骏骨牵盐”谓才华遭到抑制。 清 袁枚 《与汪可舟书》:“悠悠人世,本少知音,骏骨牵盐,玄文覆酱……丈人之所以没没人间,含光隐耀者,身列布衣,未遇真知风雅人故也。”
第三联感慨万千,略有颓废无奈感。但第四联则转为积极,以时花余香,猛虎嗅蔷薇的意象来比喻。意即不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积极一面。诗词虽不能对生活有所帮助,但也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英国人萨松曾写了一首《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诗,看名字就让人眩晕。在诗中,萨松这样写道: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在所有翻译中,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翻的最有意境: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寻常的生活也有波涛起伏,猛虎狂啸与蔷薇争艳可以合而为一。每个领域的强者都也有他的后花园或者意识高山,当他漫步而过,是毫不在意踩碎脚下蔷薇,还是小心细嗅或者轻轻绕开呢,看人品了。所谓如日中天的事业,是否还在意身边的爱人朋友,是否还享受生活的美好,你或许有很好的答案。
七律 无端
造化红尘孤有坟,浮云尽处即吾村。
行藏大野仙人迹,岁月急流精卫魂。
短锸伤心身老去,长歌弹铗泪无言。
青山埋得沧桑骨,先为余生酹一尊。
红尘造化,虽然孤独但亦得有心安之处为坟。何处也?浮云尽处啊。那就是我一生最后的寄托。只是人生不易,在谋生奔波中犹如仙人行迹般来去。在岁月悠悠的急流中,犹如精卫不畏艰难,奋斗不懈。
短锸伤心,《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等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长歌弹铗,《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贫苦不能自存,寄居 孟尝君 门下。因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后人因用为处境窘困而有所干求之典。亦 比喻因怀才不遇而思归。 唐 李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前面三联铺垫的足够空间,故此第四联顺势写出”青山埋得沧桑骨,先为余生酹一尊“,有大感慨,余味无穷。此联我本人也深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