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旧约》里写道:“朋友乃平常亲爱,兄弟为患难而生。”
不管你认识多少人,真正和你有血脉关系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人。
不管你多有本事,真正落难了,来帮助你的人,不会有很多人。
匆匆忙忙走过大半生,你变老了,父母就更老了。忽然有一天,父母说走就走了,再也不会呼唤你的乳名了。
父母过世的时候,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想办法做好安葬的事情,接着就要商议以后如何维系大家庭。
送别父母,这是人生最悲痛的时刻。唯有兄弟姐妹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别人会力所能及地帮你,但是在慰藉心灵方面,爱莫能助。
那么,没有父母牵头,兄弟姐妹如何相处呢?从现实来看,应该回避以下几件事,千万别手足相残。
02
第一,争利有分寸:家庭财产分配好了,就不要反悔,议论纷纷。
我的外婆过世后第三天,几个舅舅围坐在一起,商议如何分配家庭财产。
小舅舅和四舅舅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赡养父母的功劳很大,要多得一份钱。我的母亲见状,默默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四舅母送来一千块钱,交到我的母亲手里。
四舅母问:“有这些,够了吧?”
母亲说:“多少都没有关系,实在没有,就算了。”
农村有句俗语:“放高高,子孙中状元;放低低,剩田又剩地。”
也就是说,从父母家分到最后一笔钱,就是“手尾钱”,藏在儿女的家里,寓意着世代兴旺。因此很多人希望自己得到的份额,越多越好。
事实上,做人要大度。能够拿到一分钱“财产”,也就足够了。寓意,远远大于财产本身。
兄弟姐妹交往的时候,就不要谈论家庭财产的事情了,吃亏是福。只要忘记这件事,又会得到“心安是福”四个字。
任何一种关系,都忌讳翻旧账。你不要以为,事情过去了,谁都能够迅速淡忘,谈笑风生。
03
第二,社交有距离:珍惜缘分,同时保持距离,别交往太频繁。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家庭关系,就像手里的一把沙子,松松地握着,它一点也不会漏;轻轻地托着,才会长久。你握得越紧,它漏的就越多。”
父母过世了,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需要珍惜。
如何珍惜缘分?不是捆绑在一起,也不是每天都联系。而是顺其自然地交往,逢年过节能够聚拢在一起,吃顿饭,就很好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老家,在异地安家;也有一些老人,随着儿女,去了异国他乡。亲人们要聚一聚,都显得很为难。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
想一想,自己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要远行,是有难度的。非得要去远方看一看兄弟姐妹,还得征求儿女的意见,甚至要儿女开车送着去。
一般来说,借着喜宴的机会,几个小家庭围坐在一起,吃顿饭,比较实际。平时的社交,主要体现在网络上的沟通,电话问候等方面。
04
第三,帮忙有限度:在借钱、还钱方面要减少交集,别扯不清。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母的弟弟借了钱,但是有赖账的想法。
他说:“我姐姐记账,也就是记账,从来没有说要还钱啊。”
苏明玉说:“舅舅,你也从来没有说,借过这笔钱吧?”说完,她还安排身边的人,把对话录下来。
兄弟姐妹之间,借钱不是奇怪的事情,谁遇到了急事,要帮个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要把握尺度,要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还得考察对方的人品如何。
有句难听的话:“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一旦遇到扯不清的“帮忙”,又缺少父母作为“中间人”,事情就很难办了。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自己也有些糊涂了,在经济上,根本就没有办法管理。
要明白这样的事实:人老了,不再是“一家之主”,要把一切交给儿女。
一旦有钱财上的问题,及时和儿女沟通,并且也和对方的儿女通个气。就这钱还不上,起码晚辈之间,还能“认账”。
05
第四,管家有方法:别把上一代的仇恨,留给下一代去处理。
《左传》里写道:“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小时候,兄弟姐妹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嘻嘻哈哈去上学。长大了,各自去奋斗,成立小家庭。
有欣喜,也有矛盾。但是我们都要吞下去,不要传递下去。毕竟,老人和任何人的矛盾,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此让儿女不得安宁。
一些老人,在交谈的时候,喜欢对儿女说:“记住了,你的舅舅,当时欺负我们家,还拿走了家里的东西,霸占了一块地。”类似的话,一旦说出口了,就收不回来了。要是儿女一激动,立马就去找“舅舅”,事情就闹大了。
有这样一句土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了。”
晚辈之间,血缘关系会越来越淡化。如果有缘分的话,朋友关系会取代血缘关系。因此,老人要根据“换代”的规律去看问题,不要总是老调重弹。
06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说过:“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任何时候,兄弟姐妹见面了,喝酒吃饭,多憧憬美好。有恩怨的话,就放在酒杯里,吞下去,就没事了。
如果大家都很老了,见一面少一面,时间很贵,哪能用来吵架呢?
父母在天国,看着大家,期待大家庭,和和美美。
古人说:“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
人生不长,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