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古称“泾州”,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早在十六国时,佛教就已经传入泾川。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先后有14位帝王下诏或敕赐兴泾州佛事。因此,以泾河为中心的泾州两岸一跃成为了陇东地区的佛教圣地。在这里,百里石窟长廊横贯县境,270余件北宋龙兴寺窖藏佛像精美绝伦。三次出土佛舍利的盛景,更是蜚声海内外。不足半世纪,泾川曾在同一地点出土三次佛舍利,分别为1964年唐代大云寺佛舍利、1969年北周宝宁寺佛舍利以及2013年宋代龙兴寺佛舍利。因此泾川被称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佛舍利供养中心”。接下来,通过这篇短文,了解佛舍利到底是什么?
第一 舍利子最初的含义
舍利是梵语 Sarira 的音译,也有译作“设利罗”、“室利罗”,意即尸体或身骨,或曰“灵骨”,亦称“坚固子”。著名的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曾指出:“舍利就是遗体,但这个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根据佛教的传统说法:一为:真身舍利,大德之人圆寂火化的灵骨或不腐肉身。二为:碎身舍利即舍利子,大德之人圆寂火化后发现的一种特殊物质;其大小不一、 外观圆润、色泽亮丽、表面坚硬。三为:法身舍利即佛教一切大德经典,为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最早的舍利应该是释迦摩尼佛留下的真身舍利。《大正藏》记载:当时建塔庙供奉舍利,以佛塔彰显、昭示舍利的存在,见佛塔如见舍利,见舍利如见佛祖,认为瞻礼、供奉舍利可以“生获福利,死得上天”。也正因如此,佛涅槃后周边的 8 个小国的国王率领军队争夺舍利。唐宪宗和十四年(819),为了迎接释迦牟尼指骨一节舍利,造成了一次巨大的佛儒之争,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谏迎佛骨》。正因为世俗人对偶像的崇拜或者追随,使得舍利子最后走向了圣物崇拜之路。
宋泾州龙兴寺七彩舍利
第二 舍利子的形成原因
抛开宗教,目前对于舍利子的形成原因也是有很大争议。这是因为舍利子形成到目前来看,具有不稳定性,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形成舍利子。总体上,目前比较通用的认识是,舍利子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磷、硅及少量鋁、镁、钾、钠、铁等元素。主要矿物是磷酸盐、鋁硅酸盐、硅酸盐等多种矿物的共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