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更猛,胸甲更厚,长剑更锋利的西班牙人最后占了上风,赢得了这场史诗般的胜利。
所以在1588年之前,欧洲陆上最强的西班牙人,才是海上当之无愧的王者。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清初施琅的舰队能够收复台湾?
因为在东亚也是如此,只要海战的决胜方式还是登船肉搏战术,清朝作为东亚最强大的陆上王国,自然也就能打败孤悬海外的郑氏家族。
因此当信奉新教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砍了天主教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头之后,早就对英国海盗的*扰,感到不耐烦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出了史无前例的无敌舰队,浩浩荡荡地奔赴了英格兰。
假如英国人这时还是固守传统,和西班牙人打传统的登舰战的话,没人是西班牙人的对手,英国的下场和明末清初时的台湾不会有两样。
但以德雷克为首的英国海盗们,无意中改变了历史,之前他们为了追上西班牙运送金银的盖伦大帆船,已经对传统的盖伦帆船做了改进,他们的船速更快,操纵更灵活,火炮更猛,射程更远。
所以他们不再和西班牙人打接舷战,而改成远距离的炮轰(不和你肉搏只和你远战),虽然在初期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进步,海战从此变成了战舰机动力和火力的比拼,而不再比双方的肉搏能力,人力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因此岛国第一次有了和陆上强国对抗的实力。
这在人类的军事史上,是一次被严重低估了的革命。
因为这场军事革命,岛国最大的弱点,孤悬海外,变成了一个最大的优势,只要它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它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在此之前,传统的海上强国,都是沿岸的大陆国家,比如之前的热纳亚、威尼斯,还有后来的法国和西班牙,他们的弱点则暴露无遗,因为他们必须同时对付陆海两方面的敌人。
所以虽然初期的英国,绝对实力不如这些国家,但它可以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因此它反而占了优势。
再加上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上带来的财富可以和陆上的财富相匹敌,拥有制海权的英国,自然就脱颖而出。
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在东亚,为什么日本能成功,而大清却会失败呢?
道理也是一样,在鸦片战争之后,日本和中国都经历了激烈的内战,但是日本不像大清,要去对付西北的叛乱,收复遥远的新疆,防备北边的俄罗斯,南边的法属越南,西南方向上的英属印度,还要保卫朝鲜,没有陆防和海防之争。
因此日本虽然总体资源不如大清,但没有这些后顾之忧,它能用在海军上的资源,并不比大清少,所以最终能在海上击败大清,赢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
这是两个国家后来命运的分水岭,本质上还是由于地理优势带来的。
至于其他的,那不过是顺势而来的锦上添花,这就像我们看那些成功者的自传一样,他们往往会掩盖他们成功最关键的运气成分,而更加卖力地吹嘘他们所谓的“美德”,误导了后来的那些人。
所以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为什么不能成功?因为他告诉你的那些成功因素,其实都不是关键。
当英国人成了海上的强权之后,他们接下来又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们千方百计地控制了关键的海运通道,马汉在写海权论的时候就提到,英国之所以能变成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他们控制了直布罗陀,新加坡,埃及和南非。
所有通往欧洲的关键海运节点,全都在英国人的掌握之中,因此所有欧洲国家的命运,都受制于英国。
第二件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欧洲的团结和统一,因为只要欧洲国家处于分裂和对峙之中,他们就没有能力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也就不可能挑战英国对世界的控制权。
其实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日本后来为什么能击败沙俄,成为亚洲第一个脱颖而出的国家。
因为甲午战争的胜利,让日本拥有了朝鲜和台湾,整个东亚大陆都被他死死地封住,它可以来去自由,但是俄罗斯在旅顺和海参崴的舰队,就必须通过日本所控制的对马海峡,才能实现战略调动。
按照马汉在海权论里的说法,如果一方掌握了关键的海上通道,另一方即使在军舰数量上略有优势,也是必败无疑的。
因此国土东西之间没有海上通道,被迫绕了半个地球远征而来的俄罗斯舰队,最终也必须通过对马海峡,才能到达海参崴,战略意图可以被日本人预判,注定了只能自投罗网。
德国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它的公海舰队碌碌无为,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舰队实力不如英国,更重要的是,它在地理上的这种缺陷,英伦三岛正好封住了北海和波罗的海所有的出海口。
因此在15世纪以后,岛国之所以能先后都崛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海战方式的改变,让岛国拥有了对大陆国家的压倒优势。
因此研究英国为什么会成功,对中国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地理位置对中国发展的制约。
我们有漫长的陆地边境,东北边有朝鲜半岛,北边有俄罗斯和蒙古,西边有中亚五国,西南边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南面还有东南亚诸国。
我们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注定是错综复杂,而且是变幻莫测的。
朝鲜半岛会成为下一个火药桶。
俄罗斯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真正的朋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不管亲的穿一条裤子,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始终让他们有失去空旷的西伯利亚担忧。
蒙古则害怕被我们的文化同化,再次变成我们的附属国。
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和我们有着文明的冲突。
巴基斯坦虽然现在叫做巴铁,那只是因为他们和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印度,但从文明的角度来讲,双方的根基并不牢固。
印度和我们除了领土冲突之外,还有着新兴大国的竞争关系。
而东南亚国家在内心深处,也害怕中国的影响力太大,所以他们会尽量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寻求平衡。
同时要和这么多国家搞好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陆军。
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我们越来越依赖海上贸易,但是我们的海上环境却异常的恶劣。
在黄海和东海,我们和韩国和日本有邻海或者领土摩擦,还有孤岛没有回归,在南海,我们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都有重大领土分歧,这些都是我们现实或潜在的对手。
所以中国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
但这么严峻的地缘政治态势,注定了我们会面临之前所有的大陆国家,所遇到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要想在陆上和海上同时领先,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在经济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更何况,我们现在最大的对手是美国,而美国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岛国,所以它的对外策略,注定了也会像当年的英国一样,要竭尽全力地压制,在欧亚大陆上冒头的任何一个陆地强国。
美国掌握了世界上所有至关重要的海上通道,它可以封锁中国,进攻中国,但是我们没办法反击美国,至少在常规战争中,它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
再加上美国作为一个岛国,它周边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很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国家,世界上主要的强国都离它十万八千里,所以美国和我们这个世界主要的玩家之间,没有不可化解的冲突。
这让它可以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就比如70年代美苏争霸的关键时候,它可以突然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一样,最终改变了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
而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我们必然和很多国家之间有领土纠纷,历史的包袱实在是太沉重,要想用很小的代价去解决这些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当年的德国,没法解决它和法国之间的矛盾一样,它不可能把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占有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退给法国,所以就只能是永远的世仇。
同样我们也不可能把藏南让给印度,把钓鱼岛让给日本,把西沙让给越南,把黄岩岛让给菲律宾,即便是外交上的暂时友好,也改变不了这些终极矛盾。
所以美国比我们更容易拥有盟友,这也是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因此中国一旦和美国交恶,很容易陷入一战前德国的困境,一个人带着两三个不争气的小弟,去挑战全世界,但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论是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说,还是海权理论,或者以往的历史经验,说句老实话,如果还是在过去的赛道上,我们很难斗得过美国,这就像当年的英法之争,英俄之争,英德之争,还有美苏之争,地理上的优势很难被逾越,这是一个历史事实。
当然我这么讲,很多朋友又会不开心,但是如果连事实都不承认,我们又怎么能谈得上爱国呢?
更何况我讲出了这些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机会,因为就像英国的崛起,地理位置的弱势和优势,也只是某一个技术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那么中国要如何才能改天逆命呢?
我们还是要从英国的崛起过程,来思考这个问题,英国人把岛国从一种地理劣势,变成一种地理优势的过程中,他们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通过军事创新,改变海战战术,让英伦三岛不仅仅有了自保的能力,同时把大国争霸的战场,从陆地转换到了海上。
第二,抓住了欧洲海上贸易,从地中海和波罗的海,转向大西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迅速的致富。
第三,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
其实你细想一下,中国现在所处的历史机遇,和当年的英国非常相似,也是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全世界的贸易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所有的传统科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所讨论的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所有缺陷,都是站在工业时代的角度,从海权至上的视角得出的,但是问题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大国竞争的方式,是不是有新的赛道呢?
因此在下一章里,我们还要更深入的继续讨论英国的崛起,它是如何一路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西班牙和法国,压制了沙俄,击败了德国,同时还要仔细的研究一下,英国是如何统一了英伦三岛的。
要知道英国正式踏入大国竞争,是从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但是英格兰正式统一苏格兰,却一直要拖延到1707年。
英格兰在历史上,迟迟拿不下苏格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西班牙和法国的干涉,这和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难题,其实是非常类似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研究英国成败的教训。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我们更类似于一战前的德国,从历史机遇来讲,我们更像1588年前的英国,如何避免掉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坑,走上日不落帝国的成功之路,就是我们下一章要讨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