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作为一个热带岛国,宛如印度半岛上的一滴眼泪,镶嵌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有着“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等美称。然而,与其海滨度假胜地的美名同样远扬的还有岛上激烈的民族冲突。
追根溯源:斯里兰卡内战的起因在斯里兰卡,斯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之间冲突旷日持久。
斯里兰卡独立以后,僧伽罗族人作为占据岛上人口总数74%的原生土著民,执掌国家大权,在此期间,斯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之间的矛盾不断,长期的放任发酵,事态不断扩大,直至斯里兰卡内战全面爆发。
究其根本,殖民统治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根源。
泰米尔人是早期英国殖民斯里兰卡时期,从印度马德拉斯省招募至斯里兰卡种植园充当廉价工人的劳工。因此,无论是早期还是现今,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族仍依对泰米尔人嗤之以鼻,时常用歧视的目光看待这群殖民时期迁移过来的移民。
当然,造成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矛盾的死结,并非简单的外来移民问题,因为如此,僧伽罗人大可一直保持原住民的优越感,对泰米尔人实施怀柔招安政策——但是事实上,这群被他们投以蔑视目光的外来移民,曾经一度把持着岛上的大小事务。
殖民当局扶持泰米尔人占据各方面的主导权,而斯里兰卡当地居民却一直认为这些泰米尔人及其后代都不是斯里兰卡人,而是印度人。
并在斯里兰卡独立之后,斯政府解决泰米尔人国籍问题时,明确表示,97.5万泰米尔人,斯里兰卡政府只接受30万,并相应的给予其斯里兰卡国籍,印度需接收52.5万,并在15年内遣返印度,剩余15万留待以后分批解决。
泰米尔族人一开始只余30多万人留在岛上,但在近年的斯政府人口普查中却占到了18%的比例,这无不在昭明,随着泰米尔人比例的不断增大,斯政府需要对泰米尔人的政治、经济、教育、就业等问题进行重视。
可事实是,斯里兰卡独立以后,以僧伽罗族人为主导的斯政府对泰米尔人进行了严重的种族歧视,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教育领域。泰米尔人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北方省和东方省,因此泰米尔人一直将读书升学作为唯一的出路。
在斯里兰卡族人将“教育就是土地”喊得震天响之际,泰米尔人的文化水平普遍高于僧伽罗人,在政府机关中任职的泰米尔人所占比例不低。
面对这一现状,僧伽罗人执掌的政府精英希望保持对政府权力的垄断,开始接管教会学校,改实施双语教学为僧伽罗民族语言教学,同时为泰米尔学生升学设置重重障碍。
如设置不同的分数线,5年内5次改变录取办法,这一连串做法使得泰米尔族人大学生人数锐减,不足改革前的一半。
这一连串赤裸裸的歧视欺压政策直接导致泰米尔人提出了“武装斗争”的纲领,在泰米尔人寻求提高民族地位无果后,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以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为宗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