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恭旗
在上海设厂,并将上好佳(国际)总部放在了上海,圆了施恭旗
儿时看电影油然而生的“上海梦”。后来,他被连续三届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阿基诺三世、杜特尔特任命为“中国特使”,到中国各地就走了。
施恭旗曾表示,自己有个心愿,就是“希望中菲友好”,他更强调,这不只是他的心愿,也是所有菲律宾华人的共同心愿。
施恭旗、施洪婉如伉俪,经常带着家人回乡谒祖,他也亲见晋江老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路越来越好,过去的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通了高铁,晋江也有自己的机场了。施恭旗表示,在父亲施阁头、母亲李梅芬早年的时候,晋江老家“石头多,能种的田地就很少,很多人没办法就出去谋生。”他又说:“年轻的时候中国穷,我们到菲律宾被当地人瞧不起,人家觉得我们是因为贫穷才投靠到菲律宾来的。”
施恭旗经常说,晋江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才两三月时间没见,又变了,不可思议!他之所以经常让家族成员回家乡看看,也有一番深意,他说:“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很发展,我希望带他们去看看,改变他们的印象。”
热心公益慈善的施恭旗,曾获中国民政部授予“中国慈善奖”,他发起在菲律宾成立“宋庆龄基金会”,并亲任董事长。也正是他的推动下,菲律宾的保和省和甲米地省分别与中国的江西省和安徽省结为友好省份,巴拉湾省与中国海南省等多个省市结好。施恭旗曾骄傲地说:“全中国各个省,我都去过了。我小学、中学念地理时,我就希望能都去,后来实现了。”他说:“我感到很自豪,也很骄傲,今天的中国是不一样了。”
上好佳少帅施学理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获上海荣誉市民奖章的施恭旗、施学理父子
现任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的施学理,是菲律宾第三代华人,施恭旗之子,他1973年出生于菲律宾。
1996年,23岁的施学理从菲律宾来到上海,投入他父亲施恭旗一手创办的上好佳,拓展中国膨化食品市场。光阴荏苒,26年过去了,这位低调的年轻少帅没有令父亲失望,上好佳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为儿时“上海梦”,看好中国市场,施学理的父亲施恭旗1993年就决定在上海投资办厂,并给自家休闲食品起了一个相当本土化且特别接地气的品牌——上好佳。在施学理的记忆里,父亲当年的创意,有二层含义:一、上好佳的谐音是来自家乡晋江闽南话的“上好呷”,是很好吃的意思;二、这里也有“好家在上海”寓意。
1996年,上好佳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突飞猛进,施学理被父亲从菲律宾召来上海,就任上好佳(国际)副总经理,从此和上海结下不解之缘。
与父亲上世纪80年代初到上海时感受不一样,施学理初次到上海,他眼前的上海已是蓄势待发的大城市了。施学理说:“上海是一个能让年轻人心潮澎湃的地方。”
上好佳总裁施学理
初到上海投资时,施学理的父亲施恭旗是选择与当年的上海市供销合作社及区糖烟酒公司合作的,并参与国企改制,上好佳曾一下子接收了改制后的上千名员工。
施学理的爷爷施阁头是1914年从晋江龙湖去菲律宾的,父亲施恭旗是在马尼拉出生的,到施学理这里,已经是侨居菲律宾第三代了,但从爷爷再到父亲,老一辈华侨对中国的感情一直很深。1998年,奶奶李梅芬第一次到了上海,施学理说,奶奶看到中国发展得那么好,在上海的自家公司又办得有声有色,眼神里充满自豪喜悦。
施恭旗近年退休后,已经将家族业务都交给子女们去打理,他和夫人施洪婉如有四个儿子,其中有2个儿子常年定居中国,在传承布局上属于“分工分业不分家”。他的长子目前从事矿业与酒店方面的业务,次子负责在菲律宾的食品生意。
施学理是施恭旗第三子,在上海投资兴业的他,已经完全融入上海的生活了,他的一对儿女都是在上海长大的。闲来无事,施学理会带着家人,走进上海老弄堂,在梧桐树下的小马路散步;同样,在上海摩天大楼间穿梭,他也和多数上海人一样,过着高节奏的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