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延时服务?”
中小学课后推行的“延时服务”总结起来就是“托管 拓展”和“5 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
在服务内容方面,有的地方方案也明确,就是学校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二.“延时服务”的初衷是什么
学校提供“延时服务”是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负担的同时解决“双减”背景下孩子“吃饱”、“吃好”的需求矛盾。
任何一项政策的宗旨都是“利民、惠民”。作为教育系统,“延时服务”的本质也是为了利于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三、农村实行“延时服务”的现状
1.家长不知道“延时服务”干什么,教师也不知道,学校也不知道
方案不明确是关键。学校制定了“延时服务”时间表,但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缺少内容和方法,缺少实施细则和评价体系、考核方案,“曾量不曾质”,甚至有的地方完全就是“多安排两节自习课”的形式主义。
2.农村小学教师不堪重负
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周课时21节,有的甚至更多,加上备课、批改作业,日工作量在8小时以上,“延时服务”后近10个小时,教师“疲惫不堪”。
教师没有休息时间,身心俱疲,如何保证更好的工作呢?更不用提怎样参与教研教改了。
四、正确认识“延时服务”才能更好贯彻落实
“延时服务”延的不是时。规划的课后服务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例如读书、艺术、体育活动等等,学校要保证课后服务的轻松内容,要把这样内容详细到实施细则中加以固定。
这个时间段属于学生,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育部及很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新学期始末特别重视操场。操场功能很多,透露的信息告诉我们:“延时服务”要补齐教育短板,要主动开发“第二课堂”。
总的来说应该是:“延时”是服务。是根据教育和学生及家长所需,提供。
结语:
在面对政策的变化时,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积极地响应,尽快想办法适应新的模式,找到平衡各方的方法,才能早一些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不辜负教育改革的初衷和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