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奈良是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名胜的观光地。但是,奈良站周边是36万人居住的城市市区,既没有显眼的商业设施,也没有多少酒店。因此,很多游客白天在奈良游玩,吃饭和住宿会去京都和大阪。为什么这么多年奈良仍没有得到发展呢?《万叶集》研究第一人奈良大学文学部的上野诚教授给出了答案。
“伟大的空洞”就是奈良的特征
奈良市中心最大的地方是平城宫的遗址,因为那里保存着历史遗迹,不能建造建筑物。正因为如此,奈良的铁路、道路、建筑物,乃至整个城市都是避开平城宫遗迹建造的。
奈良的商业区分为JR奈良站、近铁奈良站和大和西大寺站这3个区域,饮食店集中在新大宫站周围。也就是说,奈良最好的土地在1300年前就成了宫殿的占地,现在这片土地已经变成了很大的空洞。上野教授称之为“伟大的空洞”,奈良的市区实际上是无法发展的。
奈良大学文学部教授 上野 誠氏
那为什么平城宫遗址上没有遗留的建筑物呢?要知道理由,我们必须了解当时的迁都和天皇的工作。
直到8世纪,迁移都城的“迁都”是天皇最大的工作。《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天皇的第一功绩就是建造了怎样的住所,由此可以看出迁都的重要性。另外,《万叶集》中也有许多和迁都相关的和歌,710年在奈良建都之际,元明天皇写下了这样的和歌。
飛ぶ鳥の 明日香(あすか)の里を 置きて去(い)なば 君があたりは 見えずかもあらむ(巻一の七八)
飞翔的鸟离开故乡明日香的话,你或许就看不见故乡的周围了(卷一的七八)
这首和歌描写的是元明天皇从旧都藤原出发,前往新都平城京的途中,停下乘坐的轿子回首故乡时的心境。和歌表达了天皇离开自己出生成长生活的明日香后的复杂心情。
平城宫遗址
就这样,历史上天皇更迭时,都城就从平城京迁往长冈京,然后迁往平安京。此外,当时与天皇一起,天皇居住的宫殿以及政权相关的建筑群,还有都城的政治功能也悄悄地随着迁都转移了。因此,平城宫的遗址突然裂开了一个大洞。即使现在,奈良人还是会自嘲地这么说,“奈良什么都没留下。因为都带到了京都”。
但是,奈良市民同时也在保护这个巨大的空洞。从幕末时代,人们开始了“守护平城宫”运动,保护没有留下任何建筑物的平城宫遗址。这起源于奈良人的热切愿望,他们想保存曾经的都城中心地区。
之后直到今天,每当提出商业设施、铁路和道路的建设计划时,市民就进行讨论,留下了这个空洞。
只要市民下定决心,就可以在平城宫遗址上建造大楼。增加商业设施的话,可以期待相应的经济效果。但是,破坏了平城宫遗迹的话,奈良就会失去历史身份。因此,艰难的抉择之后奈良放弃了城市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与文化遗产共生的街道的痛苦。
与自然和文化遗产共生的城市建设
也许会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但上野教授认为,这个空洞才是奈良市民的骄傲,也是今后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为在21世纪,除了大城市以外,所有的城市都将与自然和文化遗产共生。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城市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从这样观点出发,再一次看奈良街道能发现,奈良除了有很多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外,从车站向东走10分钟能看到奈良公园的鹿在散步。再走10分钟就能看到春日山的原始森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奈良走在日本所有城市建设的前沿。
日本的大部分城市,都已经转变为与自然和文化遗产共生的建设模式。当然,现在日本还是拥有世界最快的铁路,世界第一性能的机器,世界第一的份额等,这些以世界第一作为目标的身份。然而,在这种价值观下,很多城市和人却分成了0.01%的成功者和99.99%的失败者。那么社会本身就不可能顺利发展。
日本现在,从追求世界第一,转为在世界上寻求能乐、狂言、歌舞伎等无形的文化遗产。
上野教授进行万叶集研究已经将近40年,他感到日本人热衷于文化遗产的国内认定和世界遗产认定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现在,历史遗产和自然的利用成为日本人关心的事情。城市建设的核心不是更快、更大,而是变成事物的深度和艺术这样的内容。
被称为“奈良大佛”的东大寺卢舍那佛像。座高约有15米。
因为搬不动,所以大佛有价值
另外,奈良还有东大寺的大佛。前面提到的奈良人说的“奈良什么都没留下。因为都带去了京都”有这样的后续,“大佛没能拿走啊!”
奈良时代最大的公共投资是建造大佛。在现代,国家用税金修路、架桥。同样,1200年前的人们,建造了大佛。
据说,东大寺的大佛和大佛殿的建造费用按现在的价格计算约为4657亿日元(约303亿元)。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是现在正是有这座大佛,才有很多游客来奈良游玩。持续1200多年进行展示,就可以拿回建造的费用。现在真的有像这样的公共投资吗?
奈良大佛的特别之处是不能随便带走。例如绘画等作品可以巡回展览,家乡菜也可以在各地制作。但是,奈良的大佛,只有在奈良才能切实感受。因此,大佛能召唤人们前去。而且,正是因为大佛无法搬运,继续保留在奈良,才能成为历史。
像大佛和“伟大的空洞”这样不能随意携带的东西,就会成为文化,赋予这片土地本身更大的文化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