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想死,
一边又假装热爱生活。」
小女孩吉择从小生活在家暴的环境中。
家暴继父只干两件事,一件是打母亲,另一件是偷看吉择洗澡。
而母亲在面对家庭暴力时,大多选择抱头痛哭不还手。
终于,在父亲偷看女儿洗澡的时候,爱女心切的母亲被逼急了。
她捅了丈夫一刀,成了*人犯。
从此之后,爱笑的吉择变得更加郁郁寡欢。
人前是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女孩,人后是夜夜爆哭的胆小鬼。
并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于是,为了重新开始,吉择选择了用「Mect电击」来治疗抑郁症。
接受电击时,吉择被推到Mect机器旁,在头上贴上了几块电极片。
打上全麻后,动脉断裂,眼前的一切人来人往,大起大落... ...
十分钟后,手术结束,醒来的吉择忘记了之前的一切。
这是郭敬明主导的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的一个片段。
郭敬明不愧是郭敬明。
本以为这部电影,会让这个社会更多地了解以及关注到抑郁症群体。
但没想到,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陷入了“假装抑郁”的浪潮。
甚至,无数用户开始用「Mect电击疗法」玩起了梗。
「 MECT电击,
是抑郁症防自*的救命稻草。」
Mect是什么?
Mect又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人脑接受适量电刺激后,发生生理生化反应,使脑部代谢回归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微量脉冲电刺激,淡化记忆,记忆缺损。
从而帮助你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用程序员的话术,就是通过电流让你的大脑重启一次,恢复出厂默认设置。
有读者@Bynow_百恼,这样描述过做MECT的感受。
“接受治疗MECT结束后,会眩晕,跟喝醉了酒那种感觉差不多。
但这种感觉熬过后,会突然觉得自己眼中的世界都是新奇的,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世界。
一切都是美好的,感觉自己不会被任何不好的事情打败。”
所以,对于大多吃药已经不能缓解痛苦的抑郁症患者。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情绪黑洞当中,都会去接受Mect治疗。
因为它确实可以让自己“短暂地”好起来。
所以说,Mect给那些想要自*的重度患者,争取了一个“治疗窗口期”。
(来源:精神心理医学专家何日辉)
但正如上方,精神心理医学专家何日辉所说,副作用也随之而来。
这个治疗并不会“选择性淡化记忆”。
也就是说,抑制什么时间段的记忆,并不能进行人为选择。
甚至有人在接受治疗后,慢慢忘记了快乐的、珍贵的记忆。
其次,这种「失忆」只是暂时的、可逆的。
往往在接受治疗后的半个月到3个月之间,记忆会慢慢恢复。
只是接受治疗的患者,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痛苦,不会像之前那样凶猛了。
甚至,可以拥有新的力量去抵抗它了。
「 假装抑郁症,
是这个社会的通病。」
昨天一个关于“抑郁症”话题的视频上了热搜。
一个女孩告诉妈妈,自己得了抑郁症。
妈妈却不以为意:“你就不能忍着吗?”“别人都没问题,就你有问题?”
看着女孩默默擦眼泪的样子,我想这个女孩最绝望的事情,不是得了抑郁症。
而是连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理解抑郁症。
也正如电影《如果声音不记得》里的女主吉择,吃药的时候说得那样:
“如果是其他的病,我可以拿出病理报告,上面看得见坏掉的细胞。
我能马上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关心,可偏偏是抑郁症。”
你看。
真正的抑郁症群体尚且无法得到关注与和理解,
假装抑郁症的群体却甚嚣尘上——
电影上映后,抖音陷入了对Mect电击疗法的追捧中。
只要发上一句“就算我做十次Mect,我也忘不了你”,痴情形象就立住了。
他们将自己的情绪包装成“抑郁症”,以此获取关注,博得同情。
当然,也有些人真的陷入了痛苦悲伤的情绪里,想要以此解脱。
但事实是,Mect并不能帮助我们忘记自己想忘记的。
你可能电击数十次,也无法忘记上一段感情。
Mect是想自*的重度患者的缓冲地带。
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救命稻草。
但它不是你的忘情水。
在这个人均抑郁的时代,看着抖音里那些跟风去做Mect的视频。
那些买安眠药说着自己坚持不下去的人。
你们或许不知道,那些真正坚持不下去的人,只敢匿名发泄。
你们或许也无法体会,躺在Mect电击床上,等待未知失忆,不敢告诉任何人的恐惧。
前有“网抑云”,后有抖音追捧Mect。
我们的确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
但我们可以做到,尊重他们的苦痛。
不要让不负责的调侃,消解掉真正应该关注的焦点。
没抑郁的人装抑郁,抑郁的人装正常人。
但事实上,真正的患者极少在网上煽情。
他们只是很用力地各自生活。
这种反差就好像,你以为抑郁症患者都会泪流成河。
但事实上,他们最大的痛苦是安静干涸的痛苦。
因为眼泪早已流干了。
纪录片《走出抑郁阴影》
所以不要再效仿抑郁了。
更不要过分美化Mect。
没有到活不下去的时候,请别把苦痛当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