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大才子被唐玄宗逐出皇宫,带着皇帝赏赐的金银开始游荡江湖,此人便是诗仙李白。
带着浪迹天涯的心态,李白第一站来到了洛阳城。
此时的洛阳城里,亦有一位33岁的才俊,刚刚考试落榜,心中正烦闷不堪,想着怎么解闷,怎么找点乐子,这位仁兄呢,就是杜甫。
于是在这洛阳城里,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这样相遇了,这是一场历史性的会面,后世对于这场会面的评价极高,毕竟这两位可是大唐诗坛的顶尖人物。
近代文人郭沫若曾评价这次会面,说:“应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闻一多先生更是毫不吝啬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这次会面,说成了“太阳与月亮之间的会面”。
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名扬天下,“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壮举,让无数文人心驰神往,而杜甫却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
可巧的是,杜甫最为崇拜的人,就是李白!
所以说,在洛阳城的这场相遇,乃是李白和小迷弟杜甫的相遇。
杜甫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双眼自然是小星星不断,在李白的一通忽悠之下,杜甫屁颠屁颠跟着他出去游山玩水,寻仙问药去了。
此时的李白,被赐金放还,身上有一大笔钱,于是乎便带着杜甫寻仙问药,喝酒谈诗,旅游,狎伎,这种豪爽大气,不拘一格的做派,让杜甫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玩了一通之后呢,两个人便分开了,并且约定到了秋天时候,一起再去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求仙问道。
杜甫在《赠李白》其一里说:“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什么意思呢?李白兄!我杜甫想和你一起去寻找仙草啊!
到了秋天之后呢,二人果然是如约而至,而且,这次还多了一个人,此人正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
当时的高适还没有做大官,他就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书生,于是三人结伴而行,同吃同和同睡,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