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余秀华用这种方式解读唐诗你能接受吗?
1300多年前,历经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之后,一个新的朝代建立了,这个朝代便是与汉朝齐名的唐朝。
当时的唐朝百废待兴,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逐渐迎来一片盛世,这盛世叫做开元盛世,就如同我们今天这样。
于是文人墨客开始用诗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其中有一个诗人叫王之涣,他正好生在这繁华盛世。
人到中年的王之涣来到了今天山西蒲县的鹳雀楼,这楼因为有鹳雀栖息于此,所以得名为鹳雀楼。
此时的他已经罢官游历,当他登上鹳雀楼时,看到日落之下的黄河东流,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一首激昂向上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由景及理,从日落西山看到黄河东流,想到如果要看得更远,就要提升自己登上更高的地方。
当时的王之涣都已经罢官了,按理说应该心灰意冷,满腹牢*才对,但他写出来的却是唐朝人昂扬向上的精神。
正是因为这种激励人心的话语,成为了长辈对晚辈寄予厚望的祝福,以这首诗送给晚生后辈的并不少见。
然而,这首充满昂扬向上精神的五言绝句,却被一个人解读为污秽不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