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悟空问答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农村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到底是什么意思?
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有些男性答题者就有些想歪了,纷纷从男女性爱的角度上去回答。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句俗语是有来历的,我通过头条搜索进行搜索以后发现,其来历是这样的:
在明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有几户人家从富庶的平原地带迁移到了贫瘠的山沟里开始生活。要想开始新的生活,首先就要开垦土地,以便种上庄稼长出粮食。于是,这几户人家便纷纷开垦起荒地来。
在这几户人家当中有一户郜姓人家养育有一头耕牛,所以,这户人家便用耕牛开荒。为了多开垦一些荒地,成为小山沟里的地主,这户郜姓人家便采用父子轮番上阵的方法昼夜不停地开垦荒地。在这种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耕牛哪里还有缓口气的空啊!因此,在连续开荒半个月后的一天黎明,耕牛便累死了。
当天晚上使用耕牛开荒的是这户郜姓人家的儿子,20多岁,身强力壮,尚没有娶到媳妇。在耕牛累死以后他自然会感到很痛惜,于是,伏在耕牛身上反复摇晃耕牛试图让耕牛死而复生。但他的这个动作恰好被在远处开荒的几个农民看到了,因此,这几个农民考虑到小伙子还没有媳妇,便产生出了极富想象力的议论。同时,为了看个热闹,他们便来到小伙子家的田块一探究竟。当他们发现耕牛死了之后,便纷纷讥讽小伙子说,你姓郜的小子搞什么搞?这下你可把耕牛搞死了吧!?其实,小伙子心里清楚耕牛是连续耕田累死了,但百口莫辩,他也不去做什么辩解了。
过了几年之后,这个小伙子在全家人省吃俭用的情况下,又凑钱买回来了四头耕牛。为了使开垦出的“生荒地”更疏松透气,便利用四头耕牛对田块进行反复耕作。终于,他家的“生荒地”全部变成了疏松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很高。而其他农户由于是人工耕作,能力所限,终究也没有把土地弄得非常疏松,因此,粮食产量很低。从此以后,这位郜姓小伙子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在亘古时代,是没有耕牛的。当时的牛被称为“野牛”或“原牛”,是不会下田耕作的。后来,印度人将爪哇野牛驯化成了印度瘤牛,并用印度瘤牛与其它野牛品种进行了反复杂交,终于杂交出了能够下田耕作的品种----水牛。不知在哪个年代我国开始从印度购进水牛,并用于水田耕作。再后来,中亚地区的人们开始驯化当地的一种野牛,经过长时间的驯化之后变成了今天黄牛的模样。因为中亚地区驯化出了牛(被称为古老的黄牛)耐受力更强,更适合旱田耕作,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于是,我国也开始从中亚地区购买“古老的黄牛”进行耕田作业。同时,我国也开始对“古老的黄牛”进行“再杂交”和驯化,经过无数代的“再杂交”和驯化之后,终于有了今天的黄牛。
牛是人类的朋友,既忠诚又无私,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都应该善待牛,以便使牛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