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话语,也称为“老话”,俗话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多人会听到或者记住至少一两句俗话。很多俗话,是在阐释道理的,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农村老话——“七不出,八不归”,何意?时至今日,这句老话还受用吗?
这句俗话,是出自湘西一带,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
何为“七不出,八不归”?有人从字面上的意思,简单地去理解,认为是“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归家”,也就是说,认为每个月的初七、十七、廿七这三个日子不能出门,每个月的初八、十八和廿八不能回家。
然而,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句俗话“七不出,八不归”是有其精神内涵的,那么,正确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第一、七不出这里所说的“七”,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旧时的人们,生活离不开以上七种资源,可以说这是最为基础的七种生活保障。
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人们生活中,并不过多的依赖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这句俗话的核心精神,至今受用。
俗话往往有告诫、警示的作用,“七不出”是告诫人们,出远门不可“不告而别”,在离家出远门之前,要讲家里最为基本的事情,全部安置妥当,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安心出门,同时也是对家人负责的表现。
第二、八不归“八不归”中的“八”,又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它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种要求 ,在古人眼中,是最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时,千百年来,这也是八种优秀的传统美德。
因此,“八不归”的意思,是告诫人们,出门在外接触社会,也是一个历练自己的过程,但是要铭记“不忘初心”,切不可以走向迷途,丧失了自己的基本道德素养。如果是“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只要沾上其中一样,便没有脸面回家,既人们所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总结:以上,便是整句俗话“七不出,八不归”的正确解释,可见,七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前者是出门前的要求,后者是归家前的要求,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