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在视频上看到了农家存留的土屋,我的心灵难免会掀起一阵涟漪,多少年来,黄泥巴土屋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民记忆中的颜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我们豫北乡下,大部分庄稼人盖的住的都是泥巴土屋,盖砖房的还几乎没有。
我记事起,夯好地基铺上石头以后,房子采取垛墙的方法,先从地里用推车推来土,运到地基旁边,等土方储备到了一定数量,再运来麦秸,便寻人撺忙,用铁锹和锄头扒开土方,倒水洇土,再掺上麦秸和泥,麦秸就是墙体中“麻粘”,使墙体粘接更加牢固;然后,用抓钩和铁叉上下翻腾和泥,人的双脚踩在泥中来回走动,为了墙泥匀实;泥和得不能软了,因为稀泥上不了墙,开始垛墙。
垛墙是极讲究又出力的技术活,一叉一叉往上垛,垛了一层,用铁叉裁裁毛边,这时候就不能再垛了,因为新垛墙体软,再垛就会垮落,必须等泥干了再说。垛墙大部分都是春秋天,雨水少的天气。
过一段时间,再垛,如此反反复复,该安窗框安窗框,该安门框安门框,等墙体全干了,召集队里的强壮劳力来撺忙,上檐石,上梁,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工匠撒嘌梁糕……接下上檩条、铺苇栅子、瓦屋顶,一切都在我们的期待和大人们不紧不慢的劳作中进行。
还有脱土坯盖房,把运来的新土扒开,灌水洇透,搅上麦秸,泥和的黏黏糊糊,一人摆好模子,用水把模子内壁四周抹拉一下,达到光滑好脱,一人往里面戳泥,用手把泥摁实摸平,轻轻提起即可,晒干以后,把土坯摞起来,腾出地方,再来脱坯。
盖房时候,一块一块的砌筑,等砌到高处时,那得大力气的人来扔土坯,一般人没这个气力,扔土坯的人就像大力士,让人格外那么多看上两眼……
泥巴土屋墙体厚,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住着非常舒适;待条件好时,还流行里生外熟的墙体;垛好的墙,裁掉外面一部分,然后砌砖,蛮不错的,就是费功夫。
房子盖好了,还要用白灰抹一下,住进新屋感觉,很温馨很爽!
时代在变,现在农村的泥巴土屋几乎没有了,那种颜色成了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尽管它的老模样在视频中有些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