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邓万里/图
夏日用电高峰已经到来,郑州目前仍有8座变电站无法落地。“可以建变电站,但不要建在我家附近”,这样的心理普遍存在,成为阻碍变电站落地的重要原因。
变电站到底有没有辐射?会不会对人造成伤害?6月20日,国网郑州供电公司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一同走进220千伏的人民变电站,通过实地测量打消市民的疑虑。
测量:与变电站一墙之隔,实测数据远低于国家标准
220千伏人民变电站,位于郑州商城路与管城街交叉口,已经“服役”快20年。当天,郑州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这打乱了原本的测量计划。
按照国际测量标准,应该在变电站围墙外进行测量,受降雨影响,测量人员决定在与变电站一墙之隔的室内进行测量。
测量人员来到变电站大门前,首先进行噪声测试,为45分贝,低于标准的55分贝。打开变电站大门后,可以听到轻微的设备运行声,如果走到室外,基本听不到任何声音。
接下来,测量人员进行电磁环境测量。经测量,电场强度为0.18伏/米,磁感应强度为1.32微特斯拉。与国家标准相比,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国网河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广周介绍,对于220千伏室内变电站,按照国家标准限值,电场强度为4000伏/米,磁感应强度为100微特斯拉,“也就是说,尽管与变电站一墙之隔,实测数据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变电站不产生电磁辐射,手机反倒有辐射
尽管通过科学测量,数据均符合并远低于国家限值,但居民在心理上,仍然存在“可以建变电站,但不要建在我家附近”的想法。
测量中提到的“磁感应强度”,也就是居民误以为的“电磁辐射”。
居民对变电站的误解由来已久,表现为担心变电站产生辐射,会导致头晕、视力下降,甚至影响生育、致癌等。
王广周进一步解释说,在供电过程中,频率从发电厂到居民家中均未变化,始终保持着50赫兹的极低频。
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助有形的导体才能传递,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途径将能量辐射出去,也就是说对外界几乎没有辐射。而电磁波频率高时,比如手机,可以达到1800兆赫兹,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以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这就是电磁辐射。
王广周表示,通俗地讲,变电站产生的辐射,远比手机等家用电器小得多。因此,输变电设施的电厂和磁场不能用“电磁辐射”来描述,更不能和“粒子辐射”“核辐射”等联系在一起,产生非科学意义上的恐慌和误解。
此外,人民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吃住都在这里,两天轮换一次,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女同志,并没有影响*。
郑州局部供电形势严峻,但仍有8座变电站无法落地
人民变电站为220/110/10kV三级电压,规模为180MVA主变三台,为省委、黄委会、市第一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小浪底驻郑办及其附近居民供电。
家住人民变电站附近的赵辉,带着三岁半的儿子,来到现场进行参观。他在周围已经住了30多年,对变电站的看法经历了由害怕到接受的过程。
赵辉说:“以前我们一家都不敢到这附近的小游园,怕有辐射,舍近求远去紫荆山公园。慢慢地,发现确实没啥影响,加上这次实地参观体验,更加明白变电站的重要性,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人民变电站的建设,离不开周边居民的支持,但是,有些变电站的“命运”却十分曲折。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区用电负荷增长较快,今年局部区域的供电形势依然很严峻。目前,郑州共有8座变电站无法落地,周边敏感居民阻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这8座变电站,包括郑东新区110千伏古城、诚信变等4座,惠济区河湾变、惠秀变2座,金水区庙李变,以及经开区铁庄变。
这8座变电站落地建设困难,使中原区棉纺路与桐柏路交汇一带,惠济区连霍高速以北区域、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以南区域,新郑地区南部的观音寺镇、梨河镇,北部的龙湖镇,中牟地区南部的姚家镇一带供用电紧张。
上述负责人表示,郑州供电公司正在积极对接各区政府和管委会,积极推进上述项目落地建设,也希望周边居民多多支持,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周边居民用电提供保障。
(编辑 吉倩倩 吕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