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雪节气,此“大雪”非大雪,两者有什么区别?看老祖宗怎么说。
一年当中,二十四节气轮回,周而复始,今天又回到了冬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全年中的第二十一节气“大雪”。年幼的时候,总是傻傻分不清,把大雪节气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混在了一起,后来才明白,此“大雪”并非是就是下大雪,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时期定下来用于反映天气变化的时间节点,某一个节气的到来,也就说明了此后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告诉农民如何做好农业生产规划,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大雪节气和天降大雪有什么区别,看我们老祖宗怎么说的。
大雪节气的意义大雪节气的到来,并不代表着天降大雪,而是预示着天气会更加寒冷,雨雪增多的一种标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气候差异大,大雪节气到来之后,各地气候也并不一致。北方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但是南方天气依然温暖,绿植青翠。
然而,迎来大雪节气之后,北方气温会进一步下降,大雪天气也会增多,黄淮海区域以南,气温也会降低,雨雪天气也会有增加。说白了,大雪节气就是对气温和降雨量变化反应的一个节气,并不是预示着就会下大雪。
何为大雪天气预报中的大雪实为降雪量较大的一种说法,也是对降雪量多少的一个衡量标准。按照天气预报的标准,当一天的降雪量达到5至9.9毫米之间时,或者是地表降雪厚度在50毫米以上时,就被定义为是大雪了。
地理位置不同,降雪也不相同,北方冬季常会大雪纷飞,地面积雪厚而不容易融化。越往南降雪量也会明显减少,所以说,大雪的概念可能对于南北方的人们来说也有所不同,北方人们见惯了大雪,对于降雪也就不足为奇了,南方很少降雪,偶有下雪天气,往往就感到比较稀奇了。
大雪节气和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北方农村,在大雪节气前后已经处在农闲时间,这时候田野里到处都是碧绿的麦苗,冬小麦越冬基本上处于半休眠状态,但是它也需要水分的滋养,大雪节气后如能有效降雪,不仅能够为麦田提供水分,同时大雪对麦苗的覆盖,还能增进对麦苗保温的作用,更有利于小麦冬季的防寒,能有效减少冻害的发生。
农谚有“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充分地说明了冬季下大雪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大雪对冬小麦不仅有增温补充水分的作用,还能冻死部分越冬的害虫和虫卵,起到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更能够促进冬小麦的丰收。
有关大雪节气的谚语由于各地的气温并不一样,对于大雪节气也流传下来了不同的谚语,大多数谚语都是根据大雪节气当日的天气情况,对接下来天气变化的判断,这也是在古代农耕时期的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比如说有“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不冻倒春寒”,“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等谚语,都是各地对大雪节气当天的天气,去判断后面天气的情况,虽然这只是概率性的问题,但是也都是古人根据多年经验的积累,对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都一定的指导价值。
大雪节气到了,预示着气温会进一步地下降,大家在生活和生产中都应做好充分的防寒防冻,室外天寒地冻,村庄袅袅青烟,还有房檐挂着的香肠和腊肉,这无不是农村冬季的美景,不知道你老家大雪节气这天还有哪些风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