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呀,总是离不开梨的。
《本草通玄》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说的就是梨生食去实火,熟食去虚火。
在秋燥的季节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吃法。
这两年都有分享过梨膏的做法,原本今年不打算写梨膏的了。
前段时间好几个朋友来问秋梨膏的做法,刚好我也准备做梨膏,干脆就拍了做法,整理上来。
秋梨膏做法有好几种,配方也有许多,我今年特意找了些资料。
梨膏
秋梨3200两,麦冬32两,贝母32两,百合32两,款冬花24两,冰糖640两。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梨膏
秋梨100斤,萝卜1斤,鲜藕2斤,鲜姜8两,浙贝母1斤,麦冬1斤。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法制梨膏
处方秋梨(洗净)30斤,鲜藕(洗净)3斤,大萝卜(洗净)1斤,鲜生姜4两(将4味共捣如泥取汁),鲜生地4两,鲜茅根4两,麦冬2两。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雪梨膏
处方鸭梨20个(去核)。制法取汁,兑炼蜜收膏。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川贝雪梨膏
梨清膏400g 川贝母50g 麦冬100g 百合50g 款冬花25g
摘录《中国药典》
这些方子中,我比较喜欢的是法制梨膏和《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的雪梨膏。
不是其他的方子不好,而是都有贝母等药物。
川贝母是很好的清热化痰药,却更适合阴虚的肺燥咳嗽,对痰不易咳出的人很适合。
浙贝母呢,也是清热化痰的药,但更偏苦寒,适合风热咳嗽兼有肺热壅滞的人,疮毒乳痈和肺痈咳吐脓血的也适合。
无论是川贝母还是浙贝母,对脾胃虚寒和湿痰的人都是不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