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百花齐放,似乎空气都充满了活力,与此同时,一些踏青赏花的“危险动作”再次出现,比如在公园内采摘野菜或菌类后食用。
根据《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市民游客应当自觉遵守入园规定、维护游园秩序,共同爱护动植物和公共设施等,不擅自挖取野菜、树根、竹笋和种植土。否则,不仅破坏自然环境,还有相当高的安全风险。
新鲜木耳可能有毒
上周的连绵阴雨过后,一些公园的树干上冒出了一朵朵小巧可爱的木耳,个别游客认为和常见的食用木耳没啥差别,“好像也能吃”。
上海林业部门的专家表示,木耳是寄生在树木上的真菌类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所寄生的树木。如果树木有毒,那么木耳的生长过程多多少少会吸收树上的毒素。
比如香樟木,含有烷烃类、酚类、烯类和樟醚等成分,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香樟木上的木耳不能食用。
就算是没有毒素的树木长出的木耳,刚采摘时,也不能食用,因为其含有一种名为“卟啉”的物质,食用后,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甚至产生皮疹、水泡、水肿等症状。当木耳经过充分晾晒后,卟啉在阳光下分解,再经过泡发和清洗,才能放心食用。
野菜“身世”看不出来
除了木耳,一些野外、公园内的野菜,也成了少数游客的目标。甚至有人带了“专业工具”和塑料袋,把原本郁郁葱葱的一片野地铲成了“秃顶”。
野菜是指可以当作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一般食用部位包括根、茎、叶、花、果等,如二月兰、鱼腥草、车前草、蒲公英、枸杞、香椿、榆等。
二月兰
据统计,上海的野生蔬菜约有120多种。其中有许多品种因为消费者喜爱、食用量大,比如荠菜、草头等,已经像蔬菜一样,实现了长年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而市民游客在野外、公园内采摘的野菜,其生长环境和过程均不可控,“身世”不像人工种植的蔬菜那样可追溯,食用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比如,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的野菜,富集了一定量的重金属,大量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又比如,长在路边的野菜,可能长期被汽车尾气侵害,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环芳烃。
许多公园为控制观赏性植物的虫害或清除其周边野草,会定期喷洒除草剂、*虫剂等,普通市民游客很难辨别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浸润过这些有害物质。
专家还指出,采摘、食用野菜其实有较高的植物学门槛,有些有毒植物和野菜长相酷似,如果没有经验根本看不出来,希望缺乏相关知识经验的市民游客还是不要“瞎掺和”。否则,很容易导致腹泻或中毒。
即使清楚野菜的来历和安全性,也不建议市民游客过多食用野菜。因为多数野菜性寒、味苦,吃多之后容易引发肠胃不适;一些野菜加工时,如果没有充分用清水浸泡、开水焯烫,本身的天然毒素没有去除干净,也会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海棠果酸涩到“怀疑人生”
3月23日,黄兴公园第五届海棠文化节开幕,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海棠林内弥漫着粉色、白色、红色为主的“花雾”。
一些有经验的游客表示,3月至4月的花期过后,海棠会在秋季结果,样子酷似小苹果、木瓜或樱桃,届时可以采摘食用。
记者了解到,黄兴公园内的海棠以垂丝海棠为主,垂丝海棠的果实自然下垂,有些像樱桃,成熟后颜色更加红艳,晶莹剔透,犹如玛瑙珠,非常亮丽。
垂丝海棠的花、果
但专家表示,虽然海棠果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维生素、有机酸等,但不建议食用公园内的海棠果,因为这些观赏型海棠并不以食用为目的来养护,一般果实小,味道还酸涩到“怀疑人生”,胃溃疡及胃酸过多患者更要忌食。
不仅如此,海棠果作为鸟嗜植物,是鸟儿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也是松鼠等小动物的美食,不建议游客去和小动物抢食,给这些小生灵的繁衍生息以足够的空间。
专家提醒,市民在户外要克服猎奇心理,如果没有知识储备,少碰野果野菜,更不要贸然食用,不如安静地做一个旁观者,欣赏美景就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陈玺撼
来源: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