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号大型空间站的核心舱段不久就要发射,在核心舱段发射后,后续的组装也会逐步进行。而随之会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补给货运飞船。早期的天和号的总重会达到120吨,最终会超过200吨。而且是一个空间舰队的形式而不是一个单纯的飞行体。这是过去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都没有探索过的新模式。与天和号主体共轨飞行的应该是天文观察舱和部分生产舱。天文观测舱和生产舱都需要高精度无干扰,而如果像过去的空间站一样,这些舱段和空间站的主体硬性连接在一起;那么每次有载人飞船或者货运飞船来对接或者脱离,就等于在空间撞一次车或者脱一次钩,会引发严重的振动和其他的干扰,部分特别精密的仪器就需要重新调整基准,非常麻烦不说,试验和生产的质量也会下降。
而共轨飞行不硬性连接,这样天和号上频繁的人员活动,对接和脱钩都不会影响天文观测舱和生产舱,如果需要维修和交接产品,才对接一次。而且编队飞行中会相互观测和相互“照应”,可以说是未来太空舰队的早期雏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要说,大多数重点航天器都是有双备份的。比如嫦娥2号就是嫦娥1号的备份;而嫦娥4号就是嫦娥3号的备份。最终被用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恰恰在于每个“正版”都一次性完美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不需要备份2次出马;而备份就可以升级为下一个正版,去执行全新的深度任务。天和一号的大型核心舱也是这样。如果核心舱1号升空入轨顺利,那么完全一模一样的核心舱2号,就会结束备份而成为新的舱段直接发射上天和1号核心舱去对接,形成一个更大的组合体。
这样就等于天和空间站是长期“双核”运行的。其内部空间、综合功能和寿命都会比单核空间站更强大。就算是国际空间站也只有一个星辰号核心舱。在星辰号老化并且严重漏气后,对国际空间站下一步的整体延寿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此天和号的双核心舱的好处和编队飞行一样是显而易见的。双核心舱加上其他舱段,让天和号的内部的可用空间和综合功能,对比早期的天宫1号和2号完全是鸟枪换炮;或者属于是单艘的轻型护卫舰和一个航母编队的差距。而天和号完全体形成后,至少是一个中型航母的空间编队。由此带来的空间活动的升级和好处更加前所未有。过去发射神舟飞船和天宫对接,3名航天员最多可以在天宫内部生活十几天。因为天宫体量有限,携带的氧气、水和其他补给品的总量都有限,无法支持人数较多的航天员团队在轨道上停留过久。
而不论在空间站上停留1天还是停留1年,每一艘运载航天员的神舟飞船的起飞和返回都只能利用一次。如果停留时间过短,那么等于对神舟飞船的利用并不充分。而有了天和号之后,每一批次的3名航天员,一次上天都可以呆至少3个月。足够充分适应天空环境和获得更多的数据和产品。而2批甚至3批航天员还可以在天和号上“会师”,拍摄6到9人的“全家福”。有长期在轨飞行经历的航天员才是真正的“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