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见湿气的难缠。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湿气重表现为肌肉酸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中粘腻等。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没食欲,不想吃东西,皮肤还可能出痤疮、湿疹等。
寒湿与热湿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症候。
寒湿舌质偏淡、舌苔偏白腻、舌体肥大、齿痕明显。小便清长无色。大便溏泻,不成形。
湿热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形的“浊”,内外不清洁。该体质人常见面色发黄、发暗、油腻。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皮肤容易生痤疮,经常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大便燥结或者黏滞不爽,这一点有点像痰湿体质,但湿热体质的大便异味大,臭秽难闻。女性带下色黄,外阴异味大,经常瘙痒。舌红苔黄。
因湿气容易渗透,湿气遇寒成寒湿,遇热为湿热,相互夹杂,很难分辨,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就很容易形成湿热寒湿夹杂体质。“湿”为阴邪、为凉性。热性体质 湿气=湿热。阳性体质 湿气=寒湿。湿热与寒湿在以下几方面会有较大区别:
第一点:舌苔
假如舌体大部分是偏淡,舌尖有点红,那么体质多表现为阳虚,也就是寒湿,而上焦有点郁热。假如还出现有舌体胖大的表现,更说明缺乏阳气,需主调寒湿。
第二点:吃凉食会不会易腹泻
寒湿体质怕凉,湿热体质喜凉。脾胃虚寒的人吃凉的食物总会有些不良的反应,如腹胀、拉肚子,甚至在平常生活中受凉也会腹泻,而肝火旺内热体质,身体里像有火似的,总喜欢吃些凉的食物,吃凉菜、喝冷饮,只有这样才会感觉肚子舒服些。
第三点:身体胖、吸收差为寒湿
如像身体肥胖,眼睑伴有浮肿、四肢肿胀的胖人多为寒湿体质,并且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用比一般的人要差,易发生腹胀、反酸、吃一点就撑、消化慢,以致身体对热量吸收增加,身体就易发胖。
如是寒湿体质的人,就算感觉到热,也是会怕冷、不可以吃凉的,或者说被风吹会感觉不舒服;有些人伴有热像,但还是属于寒湿体质,只不过由于寒湿郁久了有热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表面看起来像是上火的症状,如长期口腔溃疡、失眠、烦躁、面部长痤疮等,其本质也可能是阳虚寒湿,中医理论称之为“真寒假热”。真寒假热的判断需要经验,一般而言,内外不符信内,上下不符信下。如口腔溃疡、口苦、咽痛,好像是热证,但大便稀、双足冷,上热下寒,则下症多为本质,是阳虚。有的人皮肤红、关节热,似乎为热证,但怕冷,喜热饮,舌质淡,则辨为阳虚寒证。另外,小儿体质不佳,眉鼻部青白色暗,多源于用药过多,伤及阳气,也属于阳虚寒湿。
【湿热湿寒如何调理】那么针对这两种湿气类别应该如何改善呢?
一.运动。运动是不分寒湿和湿热的,只要勤运动,不但能祛湿还能强壮体质,塑造形体,让自身穿衣服都有自信,不管是去散个步,小跑一下,坚持都是会有效果的。
二.时常用热水泡脚。泡脚能改善身体的机能,排汗的同时排出体内的湿气。也是不分体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出太多的汗,微微出汗就可以了;不要出现大汗淋漓,这样就会阳太过伤阴了。
三.寒湿体质的人,在去湿的同时要驱寒,一定不要吃一些寒凉性食物。首先,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是冰镇饮料、冰激凌等。特别是女性月经期间忌食冰冷,这一点必须遵守。
其次,阳虚者要避风寒,夏日尤其要注意,少开空调,睡觉时肚子上要盖被子。
再次,应尽量少吃反季节食物,比如冬天的西瓜。如果按照自然规律,西瓜是夏天成熟的,可以清凉消暑,你非得在冬天吃,还是从冰箱里直接抱出来的。虽然你屋里有暖气,可你的阳气不管这个,它跟自然界的阳气一样,正潜伏着呢。这种情况下你还用冰镇的寒凉的东西去刺激你的阳气,阳气当然就受损了。
阳虚体质的人,饮食应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多吃甘温的食物,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营养搭配要合理,食物多样化;饮食有规律,不偏食。
湿热:湿热体质的人,在祛湿时要注意清热
祛湿邪
湿热的调理原则是祛湿、泻热、清火,所以在饮食上主要选择:薏米仁、莲子、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苦瓜、黄瓜、冬瓜等。除了饮食之外,要舒缓情绪、避免熬夜、忌辛辣大补食物、勤锻炼,如果情况严重,需要中医辩证调理。
寒湿调理原则是祛湿、补阳气、补气血、保暖。所以可以选择:红枣、生姜、陈皮、茴香、薏米、红豆等食物或药材。
2.躲开上火的食物
湿热体质的人体内的火气比较大,尤其是夏季的时候,经常会感觉比较烦躁,皮肤还会经常生疮,并且红肿痛痒,如果还吃一些容易上火,或者辛辣的食物,就如同是“火上浇油”,而且烟酒是最忌的食物。
3.多吃芳香食物
我们人体本身具有排湿的器官,就是我们人体表面的汗毛孔,调理湿热的首要任务便是打通气孔,增强气的推动作用以排解湿,而湿热体质者的毛孔,往往会被水湿糊住,没有出气孔,湿气自然无法排出体外,中医认为,芳香可以有效促进体内生燥,而燥能除湿的作用,所以要多吃芳香食物,例如:豆芽、香菜、木瓜、山药。
纵观现在有湿气的人,有些是单纯的一个体质,有些是两种体质都夹杂有,那又怎么办呢?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平衡的有机整体,体弱的根本是阴阳失衡。寒体性质是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导致阴阳失调。寒湿也有湿、湿热也有湿,必须要除湿,而在除湿的过程中,要解决寒与热的问题,而这两种病症的治疗并不矛盾,是可以兼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