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姨患肾病多年,最近她总是感觉胸部闷痛,就来到医院检查。
医生怀疑是心血管问题,建议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一听到“造影”两个字,赵阿姨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她表示坚决不做造影检查,别到时候心血管没查出啥问题,反而肾病病情加重了。
原来,赵阿姨有一个同事曾经也是感觉胸口不舒服,去医院做了血管造影检查,虽然确实查出了问题,但发现肾功能严重受损了。
经过一系列的排查,最终确定了是血管造影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这也是赵阿姨为什么不愿意做血管造影的原因。
相信有很多的肾病患者也都有和赵阿姨一样的顾虑,只要是需要注射造影剂的检查,都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和恐慌。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造影剂吗?肾脏患者真的不能进行造影相关检查吗?今天就带领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一下。
关于造影剂,你真的了解吗?造影剂又被叫作对比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通常用在体腔、血管的检查中,是介入放射学中最主要的试剂之一。
造影剂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从1924年布鲁克第一次用NaI试剂完成了动脉血管造影以来,造影剂的发展速度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飞速发展。
直到今天,造影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50年,美国的一家公司发现了三碘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造影剂,就连现在广泛使用的离子型造影剂也是受了它很大的影响,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70年瑞典的科学家提出来了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想法,并且在第二年就发明了出来,虽然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其效果还不稳定,但是它还具有耐受性好,渗透压低等特点,不久就把第一代的造影剂淘汰了。
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第二代造影剂如碘普胺等,效果也逐渐变得稳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1980年开始,美国一家公司开始研究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希望它可以进一步降低渗透压,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果然,这家公司发明出了具有无限水溶性的碘曲仑,而且耐受性也更好了。但是,它又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黏稠度高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