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是近期网络流行的热词,很多产品宣传能够排毒养颜、瘦身、提高免疫力,甚至能预防心脑血管病、肿瘤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几乎无所不能,被称为“口服的黄金液体”。尽管价格不菲,为了健康,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那么,酵素究竟为何物,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酵素和酶是一回事吗?
“酵素”一词来源于日本,即酶。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我们体内的酶有很多种,如助消化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它们在身体各处发挥作用。
目前市场上作为食品或保健食品的酵素,却与酶有着本质的区别。依据日本山内慎一编著的《保健食品袖珍宝典》,酵素具有“植物之酶的提取物”或“植物酶提取之精华”的含义,是以小麦、米胚芽和大豆等植物为原料,用乳酸菌或酵母发酵制成的发酵食品。我国的传统发酵食品,如豆瓣酱、面酱、腐乳、泡菜、酒酿、米醋等也属于酵素食品。
酵素的保健功能得益于其所含的黄酮类、植物色素、有机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成分,乳酸菌和酵母等益生菌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这些有益成分使酵素具有了一定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通便等保健功能。
2016年,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为规范酵素产品,制定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食用酵素是指以动物、植物、食用菌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可供人类食用的酵素产品,包括水果酵素、糙米酵素、香菇酵素、益生菌酵素等。
✓
健康知识“划重点”
我国对保健品有明确的注册及生产经营规定。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作为保健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 必须是食品;
2. 不是药品,以调节机体的功能为主要目的;
3. 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4. 有特定的适用人群。
上述四个特征是大家在选择保健品时需要把握的原则。
自制果蔬酵素安全吗?
随着酵素食品的迅猛发展,一些自制的酵素食品也开始流行,较为常见的是果蔬酵素。
通常情况下,商业化的酵素产品对于发酵的基质、菌种、温度、湿度及工艺均有严格的要求。家庭自制果蔬酵素的做法则简单许多,一般是用多种水果和蔬菜,加上砂糖或蜂蜜,在密闭桶或泡菜缸中任其自然发酵。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于发酵的水果、蔬菜等质量不佳、清洗不净或容器消毒不彻底,难免存在有害杂菌污染的可能。在发酵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诸如展青霉素、赭曲毒素等霉菌毒素,食用了含有这些有害成分的果蔬酵素,很容易引起肝肾损伤,危害健康。
另外,发酵的过程受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一旦这个过程不可控,那么在发酵过程中就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
有学者对自制果蔬酵素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检测,其含量为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中允许的最高限量的100~400倍。
水果酵素能减肥吗?
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即“水果酵素中含有脂肪分解酶,可分解人体脂肪,能让人减轻体重、保持身材”,这是真的吗?
水果酵素的原料主要包括各种水果和糖,它们在密封的条件下自然发酵,产物中含有糖、乳酸、酒精、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一定数量的乳酸菌或酵母菌、蛋白酶、脂肪酶。
乍一看,有脂肪酶,与产品的宣传果然一致!脂肪酶是一类水解油脂的酶类,它作用的对象是天然油脂,作用的部位是油脂中脂肪酸和甘油连接的酯键,理论上脂肪酶确实可以水解脂肪。但是,脂肪酶既然是酶,那么它就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脂肪酶被我们吃进嘴里,进入胃中,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构成脂肪酶的蛋白质会变性、分解,进而失去活性。连活性都没有了,又何谈分解脂肪呢?
为什么还有人说吃了酵素确实瘦下来了?一些打着“水果酵素”旗号的减肥产品曾被国家相关部门查出非法添加盐酸西布曲明等,而盐酸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物,曾用于肥胖症的治疗,现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停止使用。看了这些,相信你会对水果酵素的“减肥神话”有所感悟吧。
本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孙文广
(人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