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胡杨林因为这一特性成为了现在北方干旱沙漠地区的首选树木。
每年的金秋时节,金黄的胡杨林也成了人们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但是早在秦汉时期,胡杨却败给了榆树,成为了种植树木的首选。
现在人们在西北边陲种植树木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生命力强和防风沙,至于观赏性是其次的。而在秦汉时期,在这些地方种植树木的首要因素是为了抵御外敌,中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人们的生活也相对比较安稳富足,而周围的少数民族则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而经常食不果腹。
为了生存,中国在古代就和周围的邻国之间战争不断。在秦汉时期对中原地区造成最大困扰的就是匈奴,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在霍去病等人的率领下,才彻底制服了匈奴。
在当时汉军与匈奴交界的地方,秦汉种植了很多榆树,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为何,等知道真相之后才发现这一手段的高明。
榆树可吃榆树是榆科榆属植物,还被人们称为“榆木疙瘩”。榆树是落叶乔木,长成之后高达25米,树干直径可达1米,榆树的根系十分发达,所以具有抗风力和保水土的特性。
榆树喜阳光,生长快,寿命长,唯一的缺点是不耐水湿,在北方十分常见,而且人们最熟悉的榆树特性是榆钱儿可以吃。
现在著名作家刘绍棠有一篇散文《榆钱饭》,文中记载了小时候家里吃榆钱饭的情景,首先榆钱儿是可以生吃的,“生吃很甜,越嚼越香”。其次榆钱儿还可以和玉米面儿拌在一起蒸着吃,“能哄饱肚皮”,到了十年动乱的时候家家粮食不够吃,“老榆树又来救命了”。
从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榆树的叶子是可以吃的,尤其是遇到灾荒的时候,榆树可以救命。在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榆钱儿的习惯,而且吃法也略微不同,以前是因为粮食不够人们吃榆钱儿,而现在榆钱儿已经成了人们换口味的首选。
秦汉时期在边关种植榆树,也是考虑到了榆树的这一作用,毕竟民以食为天。边关地区远离中原,加上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大军粮草的运输尤为困难,一旦两军陷入僵持阶段,军队就很容易陷入粮草供应不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