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尤其是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古代社会中,不仅很多人的人生目标难以实现,就连保全自己的身体健康长寿这一小事,对于千百年前的老百姓而言,都是一种奢侈。
然而,医学的出现,虽然依旧无法避免人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是却可以在我们偶感疾病时,通过一些医疗处理而得到缓解或根治,从而大大提升人类延续生命的几率。
从古至今,医者成千上万,而唯一一位千古流芳且备受百姓爱戴敬佩者,则非华佗莫属。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医术高明者时,才会用“有如华佗在世”的言辞去褒奖对方。华佗医术精湛、世人皆拍手叫绝,可关于其死亡原因却始终扑朔迷离。
医术高明而傲立于世华佗,出生于东汉末年(约145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华佗自幼喜欢读书,虽然生逢乱世,而他自己却能够处变不惊,只要一本圣贤书,便可以忘我地研读一个下午。
像很多人一样,华佗最初的梦想,也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入朝为官,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国家政事奉献绵薄之力。可无奈的是,即便华佗从小到大博览群书且一心入仕,却也没能得到有识之士的赏识。
于是一气之下,抑郁不得志的华佗,转而开始研究医学。东汉时期,汉室衰弱,各方诸侯乘势割据一方,并且多以匡扶汉室为由四处征战扩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军事和政治成为当下统治者们最受重视的学科,而其他游离于征战扩张之外的事业,则被忽视并一度贬低。
医术在那个年代里,成为了不受重视的职业。可华佗原本在朝为官,给一方百姓谋幸福的梦想难以实现,转而学医救死扶伤,也不失为另外一种造福天下黎民百姓的方式。所以,既然殊途同归,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华佗也就无暇顾及是否体面威风了。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虽然从医并非自己的初心,但是向来处事认真的华佗却丝毫不懈怠。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研读医术,并且深知医术之精髓,除去传承前人精髓之外,更重要的是外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