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
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可以电离(物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离解成相应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电离)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电离)的化合物。
【注意】
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要是化合物,金属也可以导电,但却不属于化合物(单质类),稀硫酸也可以导电,但稀硫酸是溶液不是化合物,所以稀硫酸也不是电解质;
b、电解质(非电解质)是看他们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与物质状态、自身能够导电无必然联系;
c、CO2、SO2等物质的水溶液也能够导电,但是是因为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其他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故CO2、SO2等为非电解质;
d、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常见的非电解质有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大部分有机物等。
【注意】电解质的电离方式
酸 |
碱 |
盐 |
金属氧化物 |
|
水溶液 |
电离 |
电离 |
电离 |
/ |
熔融状态(液态) |
不电离 |
电离 |
电离 |
电离 |
(2)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根据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又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常见的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极少部分盐和水。
【注意】
a、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能力无必然关系(溶液的导电能力和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
b、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的大小无必然关系。如:硫酸钡、碳酸钙。它们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解的那很少的一部分确是完全电离的。
(3)物质导电性/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断:
①导电性的判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a、电子型导电:金属单质,石墨棒等;
b、离子型导电:是否发生了电离,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电离,因此其在一定情况下都能够导电。
②导电能力强弱的判断:
a、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b、离子所带电荷: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c、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注意】物质导电性,导电能力的强弱和物质是否是电解质、强电解质无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