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足口病再度来犯,因为此病前期症状不明,且具有传染性,不少宝爸妈在我们文章下面留言,需要详细了解手足口病的应对措施。(点击查阅☛【崔玉涛谈养育】孩子不同阶段的“需钙量”,如何“补钙”,杜绝“被缺钙”)
手足口病因为其特殊性,让部分宝爸妈闻其声就备感忧虑。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护理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惧怕手足口病。
您好,我家孩子得了手足口,在医院输完液了。孩子嘴里长着疱,不吃不喝!该怎么办啊?
不论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后期都会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阶段。此阶段意味病情得以控制,正在康复,但是婴幼儿的反应最为强烈,因为进食水极为困难。此时,家长应该有充分耐心,尽可能鼓励他们进食凉的流食,避免味道刺激。少量多次,度过“最艰难”时期。只有坚持,等待,坚持!
我们翻阅《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10》全套书籍后,就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症状、治疗方案、今后的预防护理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补充回答。
症状判断:手足口病早期症状就是普通感冒,潜伏期一般是2~7天。
发病时间:此病全年均可发作,好发于夏秋季节。
潜伏期:此病发病前孩子有接触史,潜伏期一般2~7天。
主要表现:手足口病早期就是普通感冒的表现,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诊断:一般的化验检查没有办法确诊,手、足、口、咽部出现红点才会比较确定诊断。
病情轻重:家长应该初步判断孩子的病情轻重,如果孩子精神好,即使高热也不是重症的表现,如果精神差,说明病情较重。
治疗:手足口病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抗生素没办法*灭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
病程:此病大多数患者都是轻症,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过程相同,病程5~7天。
预后情况: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治疗:手足口病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家长不要为“手足口病”这个词而惊慌。生病时,家长主要关注孩子的一般状况。若退热后精神状况差(异常烦躁或异常安静),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抗生素没办法*灭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孩子患此病后,主要是退热、多饮水、按时排便等。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护理细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疱疹病毒感染,咽喉不适者,接触孩子需谨慎,鼓励孩子多进液体。
患有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或其他咽部感染时,孩子肯定出现进食、进水困难。为鼓励孩子多进液体,可提供果汁、奶或白水。但从清理口咽部,预防咽部继发感染角度来说,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洁口咽部的效果。如进食果汁后不喝2~3 口白水,果汁中的糖分会附着于损伤的咽部,更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属于疱疹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目前尚无办法真正预防。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成人或儿童。很多时候,大人感到咽喉不适,就可能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抗病能力强,虽自身不会发病,但是“亲吻”孩子或与孩子玩耍时,就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咽部不适时,一定先用淡盐水漱口咽部,再接触孩子。
感染相对严重的判断: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中,EV71 感染相对严重,通过抽血可迅速确定检测。
在所有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中,只有EV71 感染相对严重,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发生概率很低。为能早期确定是否为EV71 所致,可于发热24小时之后,抽血进行EV71-IgM 抗体快速检测,1~2 小时即可得知结果,但绝大多数患儿都是非EV71 所致,家长可不必过于担心。
预防措施:咽部不适时,一定先用淡盐水漱口咽部,再接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