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一直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某某郊区配套已经不输市区,甚至就业岗位也在向郊区迁移,价格自然会看齐。
逻辑上无懈可击,不过近些年的房价走势并不支持这种论断。商场已经遍地都是,名校也拼命地在郊区开办分校,市区郊区的价格差异却并未明显缩小。
漏洞在哪?漏洞在于你们把上海的房子当成了生活必须品。而在房价持续增长的当下,上海的房子越来越像奢侈品。
奢侈品好不好?当然好。大牌奢侈品请得起顶级的设计师,款式自然比地摊货新潮一些。而且价格既然那么高了,质量通常还算不错。
当然质量是最不值钱的,淘宝上的那些供应商分分钟可以复制出质量更好的产品,可以起到同样的保暖效果、可以穿更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定价超过奢侈品,可能仍旧不会有人买单。
奢侈品的定价基本不考虑实用性,价格无非是大部分消费者达成的共识。
大家都觉得你值,你就值,甚至有时质量都有问题。
像这个案例一样,人家衣服在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过洗涤的情况:不能干洗,也不能水洗。
就好像汤臣一品附近可能连菜市场都没有一样。
当然奢侈品也分重奢、轻奢,而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价格体系。
虽然不是绝对,大多数情况鄙视链越上层的品牌价格越贵,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也正在像这个方向发展。
协助客户选筹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灵魂之问:这个板块还能涨多少?价格上限在哪里?
了解经济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上海优质标的的名义价格没有上限,只要人民币不断地放水。
所以这个问题关注的应该是实际价格——就实际价格来讲,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系是该板块处于鄙视链的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