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
出生、长大、变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在有限生命的时光里,每个人都在享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也总是在一段又一段不期而遇的大小疾病中蜕变成长,从而用双手继续劳作,为家人带来美好生活,为社会创造崭新时代。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里,有一千个医护人员,就有一千双神奇的手。手在这里的功能依然是劳动,但却是最不同凡响的一种——与生命和健康打交道。
45岁的刘爱虹是新生儿科的护士长,她的职责是守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她所在的科室也被称作新生儿的第一座“安全岛”,与她一起守护这座岛屿的是57个姐妹,年龄最小的大学毕业仅有一年。
然而,与年龄和性别都不相称的是她们的双手,皮肤粗糙,甚至脱皮,是这个科室每位护理人员的标准“手相”。由于新生儿极易感染,这里的护士必须保持最洁净的双手,一抱一放,起落之间,必须洗手一次,以至于每人每天洗手次数达100多次,新生儿科也成了整个医院用洗手液最多的地方。
因为洗手过勤,每年冬天,她们的手指尖都会长满裂口,但为了新生儿免受刺激,她们从来不使用护手霜。一年又一年,曾经的纤纤玉手慢慢不复存在,一双双粗糙的手,却在拯救一个个最娇嫩的生命。
静脉穿刺,俗称“打针”。对普通人而言,婴孩的血管细如发丝,肉眼难辨,刘爱虹却总能一针见血。她的手历经20余年不间断练习,这项技艺早已游刃有余、成竹在胸。
拿起针管,千百次地扎向模拟输液臂,有时,为了练习最真实的穿刺手感,护士们还需要在彼此的身体上“实弹演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共有1393名护士,她们的手在给病人打针之前,都曾历经千锤百炼。
一双双温柔手,迎接生命,抱起孩子,挽起老人……也在年复一年的磨砺中,练就手艺,这是医务工作者独有的劳动技能。在医院,医生的手艺通常在手术台上见分晓。
接血管,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将直径0.2毫米的手部血管进行连接、缝合,难度不亚于给蚂蚁穿鞋,这却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足踝外科医生曹松华的日常工作。
每当这时,曹松华的每一个器官都高度紧张,如同雕塑般纹丝不动,即使稍稍用力的呼吸,都可能影响手部的稳定。
这所医院的每一位外科医生,从助理医师走到手术台的主刀位置,都要经过几千个小时的手部练习与磨砺。
手术之所以称为“手术”,正是由双手创造的技术。为了练就救死扶伤时出神入化的双手,很多医护人员都有着独门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