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泻肝汤出自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之主方。
全方具有疏肝清热、活血养血、补脾益气之功。
其加减用药也可用于治疗精囊炎、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等临床常见男科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方药组成:枳实、白芍、甘草、黄芩、大黄、生姜
方中以白芍为君,味酸可益阴柔肝且泻肝实,如该书言“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若瘀血重则易赤芍。
臣以枳实破气行滞以助疏理肝气,两者合用一收一散,调畅气机,肝郁得疏,肝条达之性渐可恢复。
佐以黄芩、大黄清热泻火,导郁火下行而有路;予生姜以防肝气犯胃而导致呕逆,又可避免苦寒伤胃之弊;使以炙甘草补脾益气,以防肝木乘土并可调和诸药。
结合医案,雷某男,44岁,于1年前工作不顺后出现尿频急、小便浑浊,经诊为慢性前列腺炎,予药物治疗后稍有缓解,停药即复。
细聊得知,患者平素急躁易怒,伴有功能障碍,会阴部隐痛,晨起口干苦,疲乏无力,纳呆,入睡难、眠浅易醒,舌暗红苔白,舌边伴有齿痕,脉弦数涩。
四合参诊,证属肝经郁结、气滞血瘀兼脾气亏虚,治则泻肝调气血、补脾益气。
此例患者因郁致病,肝经“过阴器,抵少腹”,木失条达而继发肝经郁结、气血滞涩不通,故前列腺不得荣养,应以调肝气血为法,于是写下此方:赤芍、枳实、黄芩、黄芪、防风、川芎、萆薢、韭菜籽、山药、炒鸡内金、合欢皮
患者药毕7剂后前来复诊,尿频、小便浑浊、会阴胀痛止,功能转佳,纳眠佳,上方佐加淫羊藿,以培少火而生元气,续服10剂。
患者诉药后症状已解,房事正常,精神明显好转,偶有口苦,余无明显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