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发布《(滨海新区)关于中部新城分区TGh(07)02、TGh(07)03单元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公示》,部分内容如下↓
区位及现状
中部新城属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是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南拓区域,距离天津市中心城区约40公里,距临港工业区约2公里,距中心商务区约4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本次规划范围为中部新城分区TGh(07)02、TGh(07)03单元(以下简称02、03单元),规划范围东至海滨大道,南至物流北路,西至中央大道,北至津沽一线,以闸南路为界,西部为02单元,东部为03单元,总用地规模约556.92公顷。
区域现状主要为原天津港散货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所属土地为主,东侧及北侧零星散布一些现状仓储企业,现场基本为空地。
控规编制的主要内容
1.落实城市定位,明确主导功能
本单元为新建型单元,规划主导功能为居住、商业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规划着眼于新时代发展特色和人民群众对中部新城的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立足港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发展,本单元规划定位为以战略性新兴科创产业为动力,以轨道交通线网与站点为基础,以蓝绿交融的人居空间为本底,将本单元打造为集品质引领、服务赋能、创新颐业于一体的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示范区。
规划重点处理基地与周边功能的协同,交通系统与周边路网的衔接、轨道交通沿线与站点的开发,中央大道、海滨大道等主要城市通道周边功能及与本单元的相互关系,建立完善的生态景观系统和海绵城市体系,以及完善的市政交通设施支撑体系。
2.确定人口规模,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和建设总量
规划合理确定人口规模,落实宜居城市定位,人口密度控制在0.83万人/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为4.6万人,主要承接临港、南疆港等周边工业园区产业人口。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结合滨海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本单元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30公顷左右。
坚定落实城市定位,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本单元规划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等地上建筑总量控制在560万平方米以内。
3.打造合理高效的功能结构
规划形成双核双带“三区、三廊、三极”的规划空间结构。三区是指共享生活区、港航物流区和汽车园区;三廊是滨河商业与生态休闲廊、智慧生活走廊和中央大道及海滨大道生态廊;三极是指综合服务中心极、智慧生活中心极和创新共享中心极。
4.科学布局各类用地功能
(1)居住用地
结合现状及居住区15分钟生活圈紧凑布局。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为130公顷,结合居住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模式,均衡布置居住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社区配套服务。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为38公顷,主要结合轨道站点及大型公共空间布局。
(3)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为24公顷,主要结合中心绿地及居住区布置。
(4)产业用地
产业用地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面积约为5.5公顷,主要布局在大沽河绿廊一侧,作为区域产业研发、办公、配套的承载空间。
(5)混合用地
混合用地指复合型用地类型,可以兼容新型产业、商业功能,作为完全混合用地,也可作为单一类型用地进行使用。混合用地面积约为21公顷,主要布局在中央大道一侧。
(6)留白用地
规划留白用地面积约为19公顷,布局于规划范围东侧,为区域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注:本小节所列指标均为草案指标,最终以批复方案为准。)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本单元按照15分钟生活圈要求落实各类配套设施,考虑区域及人口规模需求,规划医院、文化中心以及体育场馆等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鼓励将5分钟生活圈设施集中设置形成邻里中心,15分钟生活圈设施相对集中设置形成社区中心。共规划完中1处,小学3处,幼儿园6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社区文化活动站6处,综合医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体育场馆1处,老年养护院1处,托老所6处,同时结合5-10-15分钟生活圈规划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1处、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3处、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6处。
6.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天津市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等管控要求,构建多层级绿色空间体系。规划绿地总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完善15分钟生活圈公共绿地体系、新建居住区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分级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构建完整连续的绿道网络。依托城市绿环、道路绿廊,形成绿荫密集、连续贯通的绿道,有效串连城市公园和居住区公园。
7.交通市政系统规划
(1)构建舒适便捷的路网格局
形成“三横四纵”的主干路网骨架。城市干道红线宽度30-53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0-30米。新增支路原则上在控规图则中不显示,在细分导则层面加密,形成“小街廓、密路网”的路网结构,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的交通运行体系。
(2)建设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网
倡导绿色出行,落实轨道交通场站和公交场站,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城区,新建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小于2米,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不小于2.5米。优化步行环境,构建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精细化设计道路交叉口,缩短行人过街距离。
(3)科学设置停车设施
区域内停车以建筑物配建停车位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新建建筑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设施标准配建停车位;规划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控制不小于0.5平方米,充分考虑学校、公园、商业等设施布局,公共停车场结合绿地分散布置,合理满足区域公共停车需求。
(4)建设绿色、智能、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
科学预测各类设施负荷,充分利用现状管道和站场,统筹布置各类设置设施,打造高效、节能、安全、稳定的市政设施体系。
城市设计导引
1.构建城市整体风貌格局
按照《天津市规划设计导则》相关要求,依托生态景观结构,结合区域、路径、边界、节点、地标等城市设计要素,促进自然景观向基地内部延伸,构建形态紧凑、活力丰富的整体城市风貌。整体场地高度布置按照《天津市城市重点区域天际线规划导则》要求,整体趋势为以中央大道为核心轴,往周边依次递减。在保证场地内部整体趋势的同时,在核心商业区、轨道站点周边点缀较高强度的开发,形成统一有序,又变化丰富的总体空间形态。综合考虑地区功能布局、道路框架、景观资源条件等因素,形成区域地标、街道界面,地块限高、骑楼街墙,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城市空间秩序导控。
2.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控
构建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体系。规划城市绿环串联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实现慢行绿道网络、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的串连融合。鼓励公共空间与多功能运动场地设施混合设施,加强公共空间复合利用,塑造滨水空间、中央文体活力空间、轨交沿线商业空间、低碳绿色社区空间等丰富的公共空间类型,匹配多元需求,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
3.建设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
优化街道横断面,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保障无障碍系统连通。加强对街道空间的统筹管控,严格管控沿街建筑界面,协调布局交通市政设施,精细化设计街道家具,建设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建筑沿次干路、支路等城市生活性道路布置时,多、低层建筑为主,宜形成连续的街道界面,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贴线率不宜小于60%,步行街、商业街沿线建筑贴线率不宜小于80%。
4.打造蓝绿交融的生态城区
联系大沽排污河及西侧水渠,东侧排淡渠,搭接绿带网络衔接腹地,实现滨水生态与生活相互延伸,形成多样水景观,配合不同的植物种类,构成一带三横两纵的生态网络,串联各类服务功能和社区生活功能。保护和突显基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赋予独特个性,采用景观缝合手法,营造渗透区域内城市公园,实现公园绿地和片区整体开放空间的衔接与过渡,营造无界连接的城市公园体系。
公示单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
公示时间:30天
*022-66223563
邮箱:gzjbhfjxgs@tj.gov.cn
公示期间若有意见或建议,请及时联系。
更多详情点击链接——
来源:滨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