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友在季节交替的时候,都会不由得去考虑饵料的使用,在味型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夏秋两季,饵料不要想得(搞得)那么复杂,要说有,更多的是在细节方面。大体上说,个体小的鱼喜欢偏腥一些的饵料,个体大的鱼则喜欢清淡,粮食类或偏香一些的饵料,当然小鱼对这些都是来者不拒的。
饵料的选择与搭配,主要是根据鱼情,根据漂相来的。鱼喜欢吃什么,所用的饵料鱼给的动作多不多,入口性是否好,作用在漂相上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饵料味型决定上鱼效率
虽说腥的香的都能钓,我们为了诱鱼快,为了能大小兼顾一些,往往很多时候都是腥,香搭配着使用,如果这样搭配下感觉效果一般,那么就把诱和钓分开进行。前期诱鱼可以两者搭配着进行诱鱼,在钓的时候腥是腥,香是香的单开,这样在味型和颜色上更加鲜明,针对性会更强一些,上鱼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饵料状态决定命中率
饵料的状态很重要。很多人钓鲫鱼喜欢用拉饵,开好的饵料随便一拉,看着拉出的饵团差不多就直接抛入水中,这样很可能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鱼只是叼着包裹钩身的饵团从而带动浮漂,并没有把钩吸入嘴中,还有可能是饵团太过于松散,鱼一吸就钩,饵分离,这样有口不中鱼的现象就会发生的很频繁。
想要开出好的饵料状态,掌握好水比,尽量用量杯开制,要有一定的醒饵时间,让其充分吸水。不要为了节约那一分半分的时间凭感觉去开,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操作,越是这样的不讲究,越是会偏离省时省事的初衷,而且饵料的状态也会差强人意。
再有就是,在鱼口不好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加状态粉,减轻饵料比重,让饵团更好入口。这只是一个大方向,更多适用于组合搭配的搓饵时使用。
首先要明确一个本质的问题。同样是钓鲫鱼,同样是饵料单开,鲫鱼饵和综合饵也就是基础饵,虽然都是一包搞定可搓可拉,但饵料成分的粗细程度是不同的。综合饵更偏重于诱钓结合,饵料成分会粗一些,比如我们熟知的蓝鲫九一八,开出的饵团比较饱满,松散;单为鲫鱼饵的如化氏4,6鲫,成分则比较细,开出的饵团则是比较细腻,紧实,可以拉得很小,在入口性方面会更好一些。
在鱼情差,鱼口不是很好,常常浮漂有动作不中鱼的情况下,在饵料的味型和状态方面我们是有必要去考虑的。入口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命中率。在抛竿前想让饵团附钩性好,可以在拉好的基础上再多拉两次,然后用手捋一捋,把饵团捋圆润。如果状态不好,用手一碰就从钩上脱落,那么这样的状态我们也能及早发现,不至于钓不到鱼,又找不出问题而盲目调整。
用蚯蚓试探
饵料方面我们做好用好,钓不到鱼或效果不佳,最后的倔强就是使用蚯蚓去试一试,有时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换上蚯蚓依旧没口,连小杂鱼都不闹,那么就说明附近没鱼,是选位不当;有小杂鱼闹浮漂很杂乱,那么就说明没诱来目标鱼,可能因天气,水情及环境的原因,鱼情发生变化导致附近没鱼,要知道前期打了窝,又又长时间的饵料诱鱼做铺垫,并不是用蚯蚓干扎,这时候一条目标鱼都钓不到,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也就不用抱太大的希望了。如果周围钓友上鱼情况同样不理想,那么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饵料只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我们不断地抛投和更换饵料后,依旧改变不了不上鱼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应理性看待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鱼情发生了变化,鱼不吃,那谁来也没辙,并不在饵料等问题。有时候我们努力了尽力了就够了,鱼情是强求不来的。
就如前几天,下了一夜雨的早上,本应该是钓鱼的好时候,钓鱼的人不少,但基本上全空军了。我从5:30钓到11点,5个半小时的时间,两边钓友因没口全部提前走了,就我坚持的时间长。开始没动静,后来发窝了,没见麦穗闹却遇闹马口。灵,钝,离底,半水我试了一遍,饵料单开组合,腥的香的,搓饵拉饵,蚯蚓麦粒,换什么用什么,一指长的马口都是来者不拒,扔下去什么就吃什么,吃不进就拉着跑,让你没辙没辙的。最终是一条目标鱼鲫鱼都没钓到,却钓了30多个马口,钓了一夏天也没见到这么多小马口,也不知道鱼情这是咋了。
感谢您的阅读,做实在钓鱼人,分享野钓实战干货与广大钓友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投币支持,长按点赞给作者个关注和推荐不胜感激。祝每位钓友都能大鲫大鲤。
声明:文章内容是本人(这个野钓还挺6)野钓心得及经验,原创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必举报维权),图片来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