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来自于 驴妈妈网站
这个热爱东方的法国人,贿赂了看守尸体的英国警察,从香港死亡患者的尸体上,成功分离并发现了引发鼠疫的病原菌。所以,这个病原菌也被命名为耶尔森鼠疫杆菌。
1898年,另一位法国医生保罗·路易斯·席蒙(Paul LouisSimond)在印度孟买,通过实验,证实了耶尔森鼠疫杆菌是通过跳蚤,从老鼠身上传递给人的。
肺鼠疫患者,除了上述腺鼠疫症状外,还有咳嗽、咳痰、咳血症状。鼠疫杆菌在患者肺部滋生繁殖,通过咳嗽,在人与人之间实现了直接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清末东北鼠疫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瘟疫在哈尔滨爆发,并沿着中东铁路迅速蔓延至整个东北。
这次临危受命的英雄,叫伍连德。这哥们儿祖籍广东,1879年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英国人在1786年占领了此地,他后来在剑桥大学荣获医学博士,1907年(28岁)被袁世凯请回国。1910年瘟疫爆发时,他才31岁。12月24日晚(平安夜,就是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医生被砍死的日子),他顶着“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头衔,乘坐火车来到哈尔滨。虽然是“全权总医官”,但他能够指挥的仅有不到50人——但这已经是北京、天津和整个东北全部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中国人了。12月30日,他冒着生命危险对一位日本女性的尸体进行解剖。在死者的血液和内脏中,通过显微镜找到了耶尔森鼠疫杆菌,明确了这次的瘟疫是鼠疫。
在此之前,人类并未发现耶尔森鼠疫杆菌可以在人与人直接直接传播,认为鼠类和跳蚤是传播鼠疫的必须途径。所以,时任北洋医学堂的首席教授法国人迈尼斯认为防疫的关键时灭鼠,并得到了日本和俄国医生的支持。但伍连德觉得,东北的冬季,老鼠并不活跃,而且并未在当地鼠类体内发现鼠疫杆菌。所以,他怀疑这次东北鼠疫,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的方式。争执之下,迈尼斯亲自赴东北主持灭鼠工作,并坚持只带着胶皮手套、穿白大衣、不带口罩诊治病人。3天后,他本人感染鼠疫;10天后,在俄国人开的铁路医院不治身亡。此后,在伍医生的指挥下,通过隔离、戴口罩、焚尸等手段,疫情终于被控制。
因为有了伍医生,我们今天可以骄傲的说,肺鼠疫是由华人发现的。
1911年3月1日,东北鼠疫再无新病例。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宣统皇帝退位。
1920年,东北再次爆发鼠疫,伍连德再次力王狂澜——不过那是后话了。
链霉素是最早能够治疗鼠疫患者的特效药,1946年2月由生于乌克兰的美籍犹太人学者赛尔曼·A·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研制成功,他也因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