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中医眼科学》(段俊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眼前黑影飘动;视力突然减退甚至仅有光感;玻璃体内点状、絮状、团块状或者条带状混浊,视网膜有出血灶;出血多者眼底红光反射消失,眼底不能窥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教材《眼科学》(葛坚,王宁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1)有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原发病表现。
(2)自觉眼前黑影飘动:病情轻者,眼前黑影飘动,如飞蚊症;重者,眼前黑影突然增多,视力急骤减退,甚至仅有光感。
(3)玻璃体内细小点状、片状、絮状、团块状以及条带状混浊,视网膜有出血灶;出血多者眼底检查无红光发射,眼底不能窥及。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协作组拟订的“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1.络损出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混浊,色鲜红。伴心烦胁痛、或头晕腰酸、或少气懒言、或肢倦乏力。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数或脉细。
2.气滞血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头痛兼情志不舒,烦躁易怒,或眼底出血日久不散。舌暗红苔少,脉弦或涩。
3.痰浊瘀阻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眼珠刺痛或胀痛;痰稠口苦;头重头晕,烦躁胸闷。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4.脾虚兼血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见各种形态之出血。面色萎黄;心悸健忘;纳呆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
1.络损出血证
治法: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生蒲黄汤(《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生蒲黄、旱莲草、生地黄、荆芥炭、丹参、丹皮、郁金、川芎等。出血多者,可加仙鹤草、血余炭等增强止血作用;肝胆火炽者,可加胆草、夏枯草等清肝。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生地黄、柴胡、当归 、桃仁、红花 、枳壳、赤芍、甘草、牛膝、桔梗等积血日久不散,可加鳖甲、苏木、瓦楞子、三菱、莪术等以破血散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痰浊瘀阻证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医宗金鉴》《奇效良方》)。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药物组成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桃仁、 红花、茯苓、人参、橘红、胆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等。
4.脾虚兼血瘀证
治法:健脾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济生方》)。黄芪、白术、陈皮、人参、远志、当归、炒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等;可加血余炭、茜根炭止血;加丹参、三七、阿胶、鸡血藤等加强活血消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其它中医特色疗法
1.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
2.眼部离子导入治疗:发病以后可局部用丹参液行电离子导入,促进瘀血消散。
3.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主穴选:睛明、承泣、太阳、丝竹空、攒竹、四白穴。根据证侯辨证选择配穴。
(三)西药治疗
参照《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有明确原发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给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由视网膜血管炎引起的出血,给予激素治疗。
2.初诊患者玻璃体积血多眼底看不清,中医治疗后病情好转,经过眼底检查以及相应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发病的患者,行原发病的治疗。
3.初诊患者玻璃体积血多眼底看不清,中医治疗2~4周无效,患者仍视物不见,玻璃体积血多,建议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
1.生活起居:指导患者半坐卧位休息。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突然用力、剧烈咳嗽、外伤、剧烈活动如蹦极、跳水等。鼓励和指导患者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外出佩戴防护眼镜,保护双眼,避免强光刺激。如有眼压异常,注意定期观察眼压变化。保持大便通畅。
2.饮食调护: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宜选用营养、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3.情志调摄: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治疗。帮助、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由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协作组自行拟订。
1.西医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视力提高到1.0,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
显效:视力提高到1.0或者提高4 行以上,行眼科 B 超及三面镜或前置镜检查见玻璃体积血吸收1/2以上者。
有效:视力提高1~3 行,玻璃体积血吸收 1/3~1/2 者。
无效:视力无明显变化或下降,眼科 B 超检查未见积血吸收者。
2.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
(2)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消失:疗前患有的症状消失,积分为零。
好转:疗前患有的症状减轻,积分降低,但不为零。
无效:疗前患有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积分未降低。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评价:按照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页码?
[2] 段俊国主编. 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页码?
[3] 葛坚,王宁利主编.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页码?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
牵头人:邱波(广东省中医院)
主要完成人:
邱 波(广东省中医院)
庞 龙(广东省中医院)
秦 霖(广东省中医院)
亢泽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张丽霞(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