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翁
1958年夏,我小学毕业了。
下一步怎么走?困惑着我这个懵懂少年。报考初中吧,家里太穷,考上了,也不可能上学。别的同学都在择校报考,信誓旦旦,跃跃欲试——当时招生制度很合理,考生可以择校报考,也可跨界报考!我却萎缩在教室一隅发呆!
就在万念俱灰之际,天赐良机。同班同学刘朝恩的堂姐刘二瑛(黄师中师学生),给刘朝恩寄来了《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招生简章》。《简章》有一条:从1958年起增设三个普师班,从应届小学毕业生中招收150名新生。四年学完六年课程,享受中师同等学历。我获得救命稻草,喜出望外!来了精神,一阵风似的,跑进教导处,有点结结巴巴说:“赵主任(教导处主任兼我们班主任),我请假回家一趟,回来再决定报考的事。”赵主任会意地点点头。赵主任即赵野愚老师,长临河赵家巷人,是个很严肃的老师,学生都怕他。不过,对我一向喜欢。我很感激这位恩师,我因家穷曾三次辍学,是他上门劝学,并免一切费用,包括书本费。恩师虽已作古,我仍思念,祈祷在天之灵!
我离校后,一路小跑步回家告知父母,说出我要投考黄师的心愿。父母也欢天喜地同意了!父亲说了一句话:“我穷,不能培养你读书,老天给了你一条路,你就自求多福吧!”父亲读过私塾,也因家穷辍学的。
就在黄师招考的前一天,赵主任把我们决定报考普师的几个学生的毕业证书和相关资料备齐,交由我负责,说了许多鼓励的话。铭记着赵主任的教诲,我和刘朝恩,刘朝杜,刘朝荣,刘朝贵等家境困难的同学,步行去黄师报考。
我们都不知道黄师的具体位置,只听说在山的那一边,约四十里左右的路程。只好把握大方向,向黄山走去,一路走,一路问。过了青阳山,沿山脚向东南方向走,遇到山沟里一个较大的村庄。我们进村一问才知道这个村叫老山凌(山口凌),村里老人说不远了,走出山沟就到了!希望就在前头,我们松了一口气,便在村口的一口大塘埂的大观杨树荫下坐下来休息。孩童忘忧的天真又来了:置身四周皆山的山沟里,看着波光潾潾的绿水,仰望天空飘来飘去的白云,听着树上知了的歌唱,还有树叶的“沙沙”声,理想的翅膀又开始了自由地翱翔!
我们走出山沟,站在大坝上放眼南望,只见一片绿树丛中,有规则地排列一组组建筑物,青砖红瓦,在阳光折射下闪闪发亮,隐隐约约的听到琴声,歌声,人声……那就是黄师校园!
又走了约二十几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黄师校园。对于一个未涉世事的少年而言,校园占地面积很大。是一个南北走向岗地,往南是地势较低的田野,西临大塘和村庄。大塘中间有一长堤,长堤两侧是一行行垂柳,柳丝直垂水中,象是多情的少女正在梳妆!长堤中央有一小木桥,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看她的第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校园北面是一个若大的操场,天然草坪!高低杠,双杠,蓝球场,沙池……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正沿着操场西侧的林荫小道向南走着,刘朝恩的堂姐刘二瑛迎接我们来了。她领我们进了一栋小楼(后来才知道是科学馆)的阶梯教室报了名,领了准考证。然后,带我们去看考场,去考生宿舍,又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才放心地离开了!看着这个个头不高,扎着两根长辫子的姐姐的背影,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是的,要不是她,我哪里知道什么黄师?要不是她的引领,我们也不会这么顺利!可以说,刘二瑛是我人生航程的第一盏导向明灯!丢七望八之年回忆这段往事,依旧对这位恩姐感激不尽!不知道恩姐现在何处?衷心祈祷恩姐幸福!健康!长寿!
第二天开考,第一场是语文,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除四害”;一个是:“宣传总路线的那一天”,任选一题。我选第二个题,题目选定后,也不打草稿,开门见山地点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下来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学生宣传队如何到街头,下农村,用诗歌朗诵、快板书、相声等形式宣传总路线。很激动、很高兴地宣传了一天,虽然有点累,但成功的喜悦久久不能平静,夜深了还毫无睡意,还在甜蜜的回想着这一天的情景……
第二场是算术。第三场是面试。
迷迷糊糊的考完了,考生们纷纷转考其他学校,我的同学又去报考肥东县长临河中学。而我却铁了心“非黄师不嫁",回家了。(待续)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