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白手套 见证我的成长
■陈龙
“原地踏步——立定——向国旗敬礼!”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响起,我抬起左手轻拍钢枪,仰头目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手上传来熟悉的触感,那是陪伴了我4年的白手套。它略微泛黄,但仍然整洁干净。在手腕位置,一行金色的绣字引人注目——“大学仪仗队 陈龙”,这是专属于我的印记。
此刻,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大学的升旗仪式。4年,136次,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间,这双白手套见证了我作为升旗手的每一次荣光。
我依然记得考取海军工程大学时的激动,以及开学典礼上仪仗队出场带给我的震撼。威武挺拔的军姿、铿锵有力的步伐、意气风发的自信……“当兵能像这样在国旗下走一遭,一切都值了!”新训结束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仪仗队。
仪仗队的选拔训练是严苛的。静态训练时,正步踢腿的姿势,要反复固定几分钟。简单却枯燥,苦闷又难熬,我也曾想放弃。但当抬头看到田径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在一次次的坚持中,我逐渐明白:想当一名仪仗队员,不仅要有一腔热血,更要有军人的血性和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通过选拔那天,每名仪仗队的新成员都收到了一双绣着自己名字的白手套。拿到新“名片”的我爱不释手,倍加珍惜的同时也变得愈加努力。渐渐地,我的队列位置从方阵中间来到了方阵外侧,成了仪仗队的“框子兵”。
去年,我接到通知,将首次作为护旗手参加大学海军节当天的升旗仪式。第一次近距离护送国旗,又面临如此大的场合,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确保在整个流程中零失误。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我练就了步步75厘米、步伐变换流畅衔接、分秒不差通过广场的硬功夫。同时,加入仪仗队后,我也了解到更多和国旗有关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当天,重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们身在狱中,没有亲眼见过国旗,只能依靠想象绣制那面心中的五星红旗;也是在那一天,在尚未回归的澳门,中学校长杜岚顶着重重压力升起五星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之巅……
荣誉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护旗手不单单是在展示自己的队列动作,更是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对奋斗历史的铭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国家崛起的护卫。”怀揣这样的情感,在海军节当天的学校广场上,我庄严迈出自己的步伐,高标准完成护送国旗任务。
如今毕业在即,回看自己在一次次任务中与国旗的合影,我感慨万千。那条升旗的路我走了无数次,国歌的旋律也在耳畔响起无数遍。磨坏的一双双皮鞋,流下的一道道汗水,以及那双陪伴我的白手套,都构成了我最美的青春记忆。
军校期间,我学习的专业是无人装备工程。由于专业跨度大、技术要求高,我一度产生畏难情绪。每次的升旗护旗,仿佛都在无声地提醒我:你是一名军人,不要忘了你的职责之所在;你是一名军人,只要不怕苦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感谢这段经历带给我拼搏的劲头,我也将带着这股劲继续走下去。
临行前,我把白手套叠好放在行囊的夹层里。未来,我愿常伴红旗左右,亲手将它升起在祖国的万里海疆,真正做一名海军转型建设中的擎旗手。
(熊文凯整理)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22年7月26日“中国军校”版)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播音:王东洋
编辑:杜昱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