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风
抛开靠海这一要素,安徽和江苏如同双胞胎一样,被淮河和长江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个不同的地理单元。这似乎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之前是一个省:在明代是南直隶,清初则称为江南省。
直到康熙年间,清政府出于种种目的,才把江南省一分为二,分立江左、江右两个布政司,成为安徽、江苏两省的源头。有趣的是,分治之后江左布政司(安徽前身)长期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办公,而江右布政司则驻扎苏州。直到乾隆年间,江左布政司迁至安庆,江右布政司移至江宁,江南才正式从历史上消失。
曾经的江南省,不仅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苏两省,还有现属江西的婺源、上海等地。但江南省为什么不按照河流东西走向划分成几个省,这就很有讲究了。
首先,不按山川地域划分省界这一原则,实际上在元朝设立行省时就已经考虑到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行省形成割据势力。这从现在各省的行政分界线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比如,与四川关系密切、风俗接近的汉中被划给了陕西,这就等于拔除了巴蜀的第一道防线。同样,作为东部重镇的徐州,元代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现属于江苏。而对于防守徐州十分重要的临沂、台儿庄等地则属于中书省直辖,现在是山东的地盘。还有对于江汉平原十分重要的南阳,被划给河南,从而使南阳盆地的北大门从此洞开。
南阳的地理位置
明朝废除行省,却沿用了这一原则,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江南省的前身南直隶。众所周知,明初建国的时候定都于南京,称应天府。到了永乐年间,首都迁到北京,但南京依然作为陪都存在,保留了六部等一整套的中央政治体系。所以南京的地位依然不可小视。南直隶的设置实际上充分考虑防守南京的需要。
除了南宋这个相对孱弱的政权外,历代只要形成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南京都是南方政权都城的首选。所以南北相争,围绕南京形成了三条极为标准的进军路线。其中对南京构成直接威胁的就是中线与东线。
南京的地理位置
中线,从中原腹地的河南出发,突破襄樊防线,取江汉平原,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西晋王睿楼船破吴,走的就是这条线。但这条线有几个难以突破的关键节点。一个是安徽曾经的省会安庆,它扼守通往下游的要道,地位十分重要。清代,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的湘军就曾和太平军在安庆周边拉锯长达两年之久。而安庆的失守也意味着天京(南京)的门户洞开。
接下来重要的节点就是采石矶,这也是防守南京的最后一处险要关隘了。当年海陵王南征就是在采石矶惨败,成就了虞允文的千古英名。而朱元璋正是在采石矶渡江成功,打开通向集庆(元代南京的称谓)的大门,最终成就大明二百多年的丰功伟业。
这两处如果守不住,南京就要直接面对南下大军的刀锋了。